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18.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羅東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的國民。『精緻技職』、『升學與就業並重』、『專技 與通識兼修』的推展。 辦學目標一、『羅工青年』慎思明辨、術德兼備。二、『羅工學子』快樂學習、追求卓越。三、『羅工教師』專業自主、有教無類。四、『羅工職工』主動積極、求新求變。五、『羅工環境』美化綠化、怡情養性。六、『羅工設施』規劃完善、功能齊全。七、『羅工活動』以人為本、適性多元。八、『羅工校園』溫馨洋溢、友善和諧。 校徽 教學單位電機科電子科資訊科機械科製圖科汽車科建築科綜合職能科 簡史五十六年秋學校創辦。本校位於宜蘭縣冬山鄉廣興村廣興路一一七號,校名為「宜蘭縣立羅...
學校本位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計畫。學校本位課程就是學校教師依據學校的辦學哲學與教育理念,利用學校與社區的資源、情境,透過討論、慎思、實踐和反省的過程,對學校課程著手進行規劃、設計、實施和評鑑。課程由學校教師所設計,教學採協同教學的模式,擺脫過去教師教學單槍匹馬的課程教學方式。在學校本位課程概念下,每位教師都是課程設計者,每間教室都是課程實驗室,教師扮演實驗者與研究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蒐集資料、驗證假設、落實課程。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
明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楚的分辨。《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清.劉開〈問說〉:「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教冤獄》、《東西哲衡》...等。 名言「一人之力有限,合國之才無窮。」「讀書所要,不但審問、慎思、明辨而已也,貴在展卷如臨敵,切磋如對壘。」 參考書目註1. 莊永明,《台灣百人傳》(臺北:時報,2001),頁24~46。註2. 李筱峰、莊天賜,《快讀台灣歷史人物》(臺北縣:玉山社,2004),頁192~199。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90。
不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需要、沒有必要。[例]遇事不必驚慌,謹慎思索對策即可。
鞭辟近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求得真正的學問。這樣的道理就如同《論語.子張》中所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對自己立身處世的道理加以審問和慎思,那自然一切的行為也都能夠符合「仁」的規範,而無時無刻不為仁了。程顥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後來「鞭辟入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研究學問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處。亦用來形容評論見解深刻透澈。出現「鞭辟入裡」的書證如清.盛宣懷〈致張香帥函〉:「此時祗有責成朱道鞭辟入裡,實事求是,勿徇情面,勿托空言,或可望有起色。」
博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博閱覽。如:「古代的聖哲主張讀書要能博覽、慎思、明辨。」《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應奉》:「劭字仲遠。少篤學,博覽多聞。」
轉型課程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型課程領導(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興起於課程典範的轉移,由課程工學模式轉變成為後現代課程。採「落實」的課程實踐觀,非是實施觀。認為學校教師非是要去執行專家課程、或是由上而下的課程,學校課程該由相關人士共同慎思、共享決定的。教師該是課程的研究者、設計者與行動實踐者,每間教室都是課程的實驗室,強調師生賦能、増權的民主課程。學校要自己發展課程,為此,需要轉型的課程領導,學校要設立課程政策、課程設計的發展小組。學校課程設計方案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轉型的教學,即是五C的教學,關...
課程變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課程變革可能是由於社會政治壓力所造成的課程革新之產品或課程改革之結果。換言之,課程革新是一項課程慎思熟慮的構想的系統嘗試,以介紹新課程觀念與新課程方法技術的意圖,企圖改進學校教育之嘗試過程與結果。課程革新是學校教育人員所面臨的某種教育理想及嘗試企圖所支持的新課程、修訂課程、新課程政策或新的課程理念。因此,課程革新可能是由課程學者根據客成理想所提出的課程建議,企圖達成一項課程技術改變或學習方案的教學方法或是較低層次的教材內容改變。課程改革則特別是指由政府官方所發動的課程革新,往往透過立法程序行政命令,見諸政府官方規劃之...
鞭辟著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求得真正的學問。這樣的道理就如同《論語.子張》中所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對自己立身處世的道理加以審問和慎思,那自然一切的行為也都能夠符合「仁」的規範,而無時無刻不為仁了。程顥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後來「鞭辟入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研究學問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處。亦用來形容評論見解深刻透澈。出現「鞭辟入裡」的書證如清.盛宣懷〈致張香帥函〉:「此時祗有責成朱道鞭辟入裡,實事求是,勿徇情面,勿托空言,或可望有起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