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遠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遙遠、偏僻的地方。《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遠方異俗之人,嚮風慕義,各奉其職,而來朝賀。」《紅樓夢》第五六回:「我們叫他,他聽見喜歡;你是那裡遠方來的臭小廝,也亂叫起他來。」
清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指事物的高下、優劣、善惡等分別。《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三國演義》第九四回:「且不順大漢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濁乎?」
僬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西南夷中的一族。《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西南夷哀牢、儋耳、僬僥、槃木、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
獸心人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民不可臣而畜也,是以外而不內,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國;來則懲而御之,去則備而守之。其慕義而貢獻,則接之以禮讓,羈靡不絕,使曲在彼,蓋聖王制御蠻夷之常道也。 〔注解〕 (1) 夷狄:古稱四境未開化的民族。 (2) 被髮左衽:形容頭髮散亂,衣襟開向左側的文化落後民族。被,音ㄆ|,通「披」,分散。衽,音ㄖㄣˋ,衣襟。 (3) 辟:音ㄅ|ˋ,躲開、迴避。通「避」。 (4) 雍:堵塞。通「壅」。
治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定及動亂。《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遠方異俗之人,嚮風慕義,各奉其職而來朝賀,故治亂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見。」《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劉楨詩》:「既覽古今事,頗識治亂情。」
瀚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中國大陸北方的沙漠地區。北齊.魏收〈為孝靜帝下詔禪位〉:「關隴慕義而請好,瀚漠仰德而致誠。」
光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光耀顯明。《三國志.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使四表同風,回首面內,德教光熙,九服慕義。」唐.李白〈大獵賦〉:「惟開元廓海宇而運斗極兮,總六聖之光熙。」
斯文委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烈3>埽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韓氏自弓高後貴顯,蓋周烈近與!」 〔注解〕 (1) 秦: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六國:指戰國時代函谷關以東的楚、齊、燕、韓、趙、魏六大國。 (3) 遺烈:前人遺留的功業。
燕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漢.毛亨.傳:「衎,樂也。」後用以比喻宴飲作樂。宋.蘇軾〈賜于闐國進奉人進發前一日御筵口宣〉:「汝等奉琛來覲,已事言歸,式嘉慕義之誠。宜有勞還之澤,往頒燕衎,祗服恩私。」
歸正反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回於正道,重回到本源。《三國志.卷三六.蜀書.馬超傳》:「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也作「歸正返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