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59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制樂音快慢的拍板。明.王驥德《曲律.論板眼》:「古拍板無譜,唐明皇命黃幡綽始造為之,牛僧孺目拍板為樂句,言以句樂也。」
逢場作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拘時間地點。之後「逢場作戲」又引申出藉著機會遊戲一番。如:宋.蘇軾〈南歌子.日簿花房綻〉詞:「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這闋詞是蘇軾有天帶著歌妓去拜見大通禪師,見大通禪師臉色不悅,便作這首小詩讓歌妓吟唱。其中「逢場作戲」已轉為藉機娛樂一下之意。後來「逢場作戲」就被用來比喻隨事應景,藉機遊戲玩耍一番,並非正經。
玉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拍板的美稱。《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紅牙玉版,憐爾妾命薄。」
南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以後,流行於福建、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古樂。它和古代的樂曲有密切的關係,且逐步融和了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者執拍板,伴奏樂器以琵琶為主,再配以洞簫、三弦、二弦、四塊板等樂器。南管樂曲通常分為指、譜、曲三種。其音樂平和端雅,因曾在乾隆皇帝前演奏,而有御前清音的雅號。也稱為「南樂」。
檀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以檀木製成的拍板。常用於戲曲伴奏或器樂合奏。《金瓶梅》第五四回:「吳銘、李惠立在太湖石邊,輕撥琵琶,漫擎檀板,唱一隻曲。」《紅樓夢》第五回:「舞女們答應了,便輕敲檀板,款按銀箏。」參見「拍板」條。
清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南宋時以笙、笛、觱篥、方響、小提鼓、拍板、劄子等合奏的器樂。樂聲輕細。
越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浙江省的劇種。發源於嵊縣。唱腔為上、下句變化反覆,曲尾加「啊呵令哦令哦」等人聲幫腔。遇到朗誦性較強的唱段,鼓師一手敲篤鼓,一手敲尺板,除演員清唱的聲音,便是「的的篤篤」的拍板聲,故也稱為「的篤戲」。最初以男性藝人為主,至民國十二年,嵊縣一位男藝人金雲水開辦女子小歌班,此後越劇漸以女演員為班底,而演出的劇目亦偏向描述兒女之情的文戲,故也稱為「女子文戲」。常見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西廂記、西園記等。
鼓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板」是宋代瓦舍中最普遍流行的民間器樂合奏形式;主要是用拍板、鼓和笛等三種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云:「崇寧大觀以來,內外街市鼓、笛、拍板,名曰打斷。」這就是鼓板。有時也加札子、水盞、鑼等擊樂器,其合奏形式可以有很大伸縮性,有時藝術要求也可以很低,如〔都城紀勝〕云:「吹賺動鼓板:渤海樂、一拍子至于十拍子,又有拍番鼓子,敲水盞、鑼、板和鼓兒,皆是也。今街市有樂人三五為隊,專趕春場、看潮、看芙蓉,及酒坐只應,與錢亦不多,謂之荒鼓板。」所謂吹賺動鼓板,可能是將唱賺的聲樂曲調,作為器樂演奏。渤海樂、一拍子則是鼓板中常奏的曲牌名稱。而對專業要求不高的荒鼓板,更是隨處可見。鼓板有時又可以包括非常美...
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民間的通俗歌謠。唐.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照山畬火動,踏月俚歌喧。」《聊齋志異.卷七.甄后》:「一日,有瞽媼牽黃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
板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拍板。明.湯顯祖《紫簫記》第六齣:「一要調兒記得遠,二要板兒落得穩,三要聲兒唱得滿。」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齣:「脣底罷吹簫,笛兒丟,笙兒壞,板兒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