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5.4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操作器和欲制的遠端系統間不受距離限制進行操的機制。如:「紅外線遙電視機」。
2.比喻主事者不在現場,而透過電訊或代理人操。如:「董事長雖不在國內,但每天透過電話遙公司業務。」
自我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監一詞有兩方面的涵義:其一是當成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的一部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等於後設認知。
  布朗(Ann L. Brown)持第一種觀點,認為自我監是後設認知的一部分。在布朗的後設認知理論中,將後設認知分成:認知的知識與認知的調整兩部分。認知的調整包括計畫、監和查核結果三方面,而監是指個人對於自己的認知活動具有監督、制、測試、修正,或是重新安排認知策略的能力。
  另一方面,傅來福(John H. Flavell)的後設認知理論則經常被當成是認知的自我監。傅來福認為後設認知包括認知目標、後設認知知識、後設認知經驗,和認知行動或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狀、投訴。《左傳.襄公八年》:「翦焉傾覆,無所告。」宋.蘇軾〈乞常州居住表〉:「不若歸命投誠,告於君父。」
2.非現有常見法律專有名詞。在某些法令中,會出現「人事告」等用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又稱「內在制握信念」(belief in internal control)是饒特爾(J.B. Rotter)根據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所提出。他主張人們對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增強作用有兩種:(1)有些人認為增強作用的產生是由於本身行為的因素,或由於本身所具備某種人格特質、能力所造成;(2)另一種認為增強作用的發生不是自己本身內在的因素,而是基於自己無法制的外在作用,如機會、命運或其他權威人物等。雖然在使用上經常以內、外來描述個人的觀點,但並非絕對性,而是一個連續的尺度;個人可能位於量尺上的某一點,常常偏向一端。
  內外量表先由饒特爾設計,後經多位學者的修訂。其內容大都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視制。如:「核能電廠的運轉情形,是需二十四小時監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揮制節目錄製的中心。裡面有隔音設備、成音及成像的制及混合儀器、監聽各種聲音的監聽器及監視各種畫面來源的監視器。也稱為「副」。
制幅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幅度係指組織中的每一位主管人員,在組織中所直接管轄或監督的部門數或部屬人數而言。
  每一個組織的制幅度會影響組織的階層數。制幅度過大或過小均有其缺點,幅度過小則組織層級太多,將使行政主管與部屬間的距離增大,導致溝通困難及彼此間的誤解;如果制幅度過大,則主管人員無法有效監督部屬。因此,制幅度必須適當,組織才能有效運作。
  主管人員的制幅度究應多少方屬適當,學者的研究略有出入:費郁(H. Fayol)主張不超過五至六人;吳偉克(L.F. Urwick)亦主張五至六人;葛立克(L. Gulick)則主張三至十人為宜。一般而言,如工作任務難度高而部屬能力低,主...
名責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名求實,使名與實相符合。《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若夫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我制。如:「他那無法自的行為,讓老師們頗為頭痛。」
2.自動制。如:「自車」、「胎壓自輪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學的英文字是從希臘字衍生而來,原意指舵手或駕駛員。
  194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的數學家魏納(Norbert Wiener),發表其論著〔模學,或動物與機器的制和傳播〕(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s)而奠定了模學的理論基礎。2年後,〔人類的人性用途:模學與社會〕(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 Cybernetics and Soc...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