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奸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奸邪諂媚的人。《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只為宣和失政,奸佞專權;延至靖康,金虜凌城。」《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都是你這班奸佞,欺死蔑生,擅權廢置。」也作「姦佞」。
流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流亡逃竄。如:「一聽到政府軍打來了,這些烏合之眾馬上四處流竄。」《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武三思擅權,法善時常察聽妖祥,保護中宗,相王及玄宗,大為三思所忌,流竄南海。」
白居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他生活在官宦擅權、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的中唐時期;家庭政治地位屬中下層。因西河兵亂,十一二歲則避亂江南,漂泊於蘇、杭、越中一帶。青少年時代刻苦攻讀,以祈振興家道。十五六歲的時候,他帶著美好旳幻想來到了長安,以《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嶄露頭角,得到老前輩顧況的賞識。他在長安得了一些日子,逐漸感到周圍的冷漠與污濁。他知道長安不可能有自己的進身之階,最後便失望地離去。二十九歲那年,白居易考取了進士。元和元年(806)四月,憲宗策試賢良方正能言直...
穿鑿傅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不遂。好聲矜賢,竟以名敗。鼂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讎,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注解〕 (1) 袁盎:西元前?∼前148,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景帝時與鼂錯有隙,吳楚反,帝用盎謀誅錯,拜盎為太常。後因事為梁王所怨,被刺而死。 (2) 傅會:牽引古事與時事相結合,並據以發表議論,亦作「附會」。
陸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驗教訓,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無不稱善,故名其書為《新語》。又有賦三篇,已失傳。高祖死後,呂後擅權。陸賈參預誅滅諸呂、迎立漢文帝劉恆,出力頗多。漢文帝即位後,陸賈再次出使勸說自稱南越武帝的趙佗廢去帝號,重新恢復與中原的臣屬關係。 哲學觀點陸賈學本儒家。他根據大亂之後需要休養生息的社會要求,著《新語》12篇,針對秦代實行嚴刑峻法的惡果,引述《詩》、《書》、《春秋》、《論語》,宣揚儒家貴仁義、賤刑威的思想,這是漢代最早的一部政論散文,文章質樸,議論切實,開賈誼、晁錯政論文的先聲。《漢書•藝文志》分漢賦為四派,其中一派以...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t;/ref>。有當用者,普薦其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趙普生性保守,日益擅權,反對改革呼聲,他在坐屏之後,放置兩只大甕,“凡人投利害文字,皆置中,滿即焚於通衢。”<ref>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一</ref>。趙普曾為一新建城門起名為“明德之門”,宋太祖指著門額問他“之”有何用,趙普回答說這是“語氣助詞”。宋太祖大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ref>見《邵氏聞見錄》;文瑩《湘山野錄》則將此事的場景記為“朱雀之門”。</ref>。趙匡胤雖然重用...
舉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被舉應試的士子。《舊唐書.卷一一一.高適傳》:「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於文雅,唯以舉子待之。」
任勞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ㄐ|ㄚˋ ㄙㄜˋ。播種與收穀。為農事的總稱。 2、「任怨」:《漢書.卷九三.佞幸傳.石顯》顯內自知擅權事柄在掌握,恐天子一旦納用左右耳目,有以間己,乃時歸誠,取一信以為驗。顯嘗使至諸官有所徵發,顯先自白,恐後漏盡宮門閉,請使詔吏開門。上許之。顯故投夜還,稱詔開門入。後果有上書告顯顓命矯詔開宮門,天子聞之,笑以其書示顯。顯1>因泣曰:「陛下過私小臣,屬任以事,群下無不嫉妒欲陷害臣者,事類如此非一,唯獨明主知之。愚臣微賤,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臣願歸樞機職,受後宮2>掃除之役,死無所恨,唯陛下哀憐財3>幸,以此全活小臣。」天子以為然而憐之,數勞勉顯,加厚賞賜,賞賜及賂遺訾一萬萬。 〔...
深惡痛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厭惡、痛恨到極點。《野叟曝言》第三八回:「汝弟平日所深惡痛嫉者,是異端惑世,宦寺擅權。」也作「深惡痛詆」、「深惡痛恨」、「深惡痛疾」、「深惡痛絕」。
崔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2)字亭伯,東漢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竇憲為車騎將軍,以駰為屬員,憲擅權驕橫,駰數諫不聽。後命為長岑長,未至官而歸。博學善屬文,著詩賦銘頌,共二十餘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