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84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重作馮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晉國勇士馮婦善打虎,後改從善行,成為善士,不再打虎。有一次大家在野外追一隻老虎,老虎負嵎頑抗,大家不敢靠近,正巧馮婦經過,大家都很高興迎接他,馮婦居然攘臂下車再次打虎。典出《孟子.盡心下》。後以重作馮婦比喻重操舊業。也作「再作馮婦」、「又作馮婦」。
振臂一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臂大聲吶喊,以振奮人心,號召群眾。《文選.李陵.答蘇武書》:「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也作「攘臂一呼」。
武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勇武有力的人。《莊子.人間世》:「上徵武士,則支離攘臂而遊於其間。」《韓詩外傳》卷七:「避武士之鋒端。」
代庖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越俎代庖」。見「越俎代庖」條。01.宋.黃榦〈謝兩浙漕司送錢啟〉:「自冬涉春,深愧代庖而越俎,以新易舊,豈宜攘臂以下車?」
 
按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手撫劍。《史記.卷六九.蘇秦傳》:「於是韓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劍仰天太息。」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五六:「獻君君按劍,懷寶空長吁。」
侮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咎由自取」。見「咎由自取」條。01.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毒謔》:「璫怒憤攘臂,至欲自裁,二司力勸而止;雖屬毒謔,實侮由自取也。」 
役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差遣、使喚的人。《後漢書.卷五七.劉陶傳》:「誠恐卒有役夫窮匠,起於板築之閒,投斤攘臂,登高遠呼,使秋怨之民,嚮應雲合。」《三國演義》第六八回:「至中途,挑擔役夫疲困,歇於山腳下。」
目指氣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說話,只轉動眼睛或出氣來指物使人。形容有權勢的人,對待屬下極其驕傲威風的樣子。如:「他仗著權勢,對人目指氣使,絲毫不客氣。」《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貢禹》:「故黥劓而髡鉗者猶復攘臂為政於世,行雖犬彘,家富勢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
作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臉色。指神態嚴肅或發怒。《禮記.哀公問》:「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史記.卷六九.蘇秦傳》:「韓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劍仰天太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成串聚生的花或果實。通「穗」。唐.段成式〈折楊柳〉詩七首之七:「黃金穟短人多折,已恨東風不展眉。」宋.蘇軾〈又次前韻贈賈耘老〉詩:「白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鎌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