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66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封神演義》第五三回:「周兵見哪吒得勝,吶了一聲喊,殺奔過來。太顛不防趙昇把口一張,噴出數尺火來,燒得焦頭爛額,險些兒落馬。兩家混戰一場,各自收兵。」
大喜過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九一.黥布列傳》淮南王1>至,上2>方踞3>床洗,召布入見,布(甚)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4>,帳御5>飲食從官6>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於是迺使人入九江。楚已使項伯收九江兵,盡殺布妻子。布使者頗得故人幸臣,將眾數千人歸漢。漢益分布兵而與俱北,收兵至成皋。四年七月,立布為淮南王,與擊項籍。 〔注解〕 (1) 淮南王:英布(?∼西元前196),漢初六縣人。秦末從項羽入咸陽,封九江王。後降漢,破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及韓信、彭越相繼為劉邦所誅,遂舉兵反,戰敗逃江南,為長沙哀王誘殺。因曾受黥刑,故亦稱為黥(ㄑ|ㄥˊ)布。 (2) 上:指漢高祖劉邦。 (3) 踞:伸腿而坐。 ...
前車之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人的失敗,可作為後人的借鏡。參見「前車覆,後車戒」條。《鏡花緣》第九八回:「武五思命人把陽衍、章芹、文萁、文菘四個屍首送到文營,並勸文芸、章葒『早早收兵;若再執迷不醒,這四人就是前車之鑒。』」《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無奈經辦的人,一再失信於民,遂令全國民心渙散,以後再要籌款,人人有前車之鑒,不得不視為畏途。」
飛沙走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力迅猛。《三國演義》第一○回:「兩馬相交,忽然狂風大作,飛砂走石,兩軍皆亂,各自收兵。」《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天書非同小可,飛沙走石,驅逐虎豹,變化人馬。」也作「飛砂轉石」、「飛砂走石」、「走石飛砂」、「揚砂走石」。
不留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虞卿、樓緩商議。樓緩認為趙王應該割地求和,但虞卿卻認為萬萬不可,他問趙王:「大王您看秦國攻打趙國後收兵,是因為疲倦還是因為您?」趙王說:「秦國竭力攻打我國,如今收兵必定是因為疲倦的緣故。」虞卿接著說:「秦國不能完全攻下我國,因兵倦而歸。大王您如又將城池奉上,那不是幫助秦國來攻打自己嗎?如果以後秦國又來攻打,大王您恐怕連自救的力量都沒有了。」樓緩聽後,持相反的意見說:「如果連這六個小城都不願意割讓,難道要等秦國再來攻打,再割讓更多的土地嗎?」趙王聽了問說:「如果我聽你的割地,你能保證秦國將來不會再來攻打嗎?」樓緩也不能保證。話傳到虞卿那裡後,他又再度晉見趙王,並說:「樓緩既不能保證,那割地又有...
弩張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勢十分緊張。更始將軍史諶告訴大家說:「大司馬董忠得了急性的瘋病,已經把他殺了,現在沒事了,大家可以收兵了。」眼見董忠已死,劉歆、王涉也只有自殺,這場密謀已久的兵變也就這麼失敗了。後來「劍拔弩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二)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一書中,評論許多書法家的筆法。其中韋誕是三國魏著名的書法家和製墨家。他寫的「章草」已臻成熟,有草聖之稱。袁昂認為韋誕的筆法:「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意思就是說韋誕的書法,就像龍盤繞著,虎振奮欲起,筆力雄健。像劍已拔出,弓已張開,筆勢豪放。後來「劍拔弩張」被用來形容書法筆力雄健。
鳴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敲鑼。古代一般多用於戰陣中進兵或收兵的信號。《薛仁貴征遼事略》:「再戰數合,敲得力怯,帝令鳴金歸陣。」《三國演義》第九回:「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
中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等的計策。《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傳》:「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晉書.卷九八.王敦傳》:「退還武昌,收兵自守,貢獻不廢,亦中計也。」也稱為「中策」。
墨守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些軍力帶回燕國,不但可以幫助祖國度過難關,又可以建立自己的功績名聲。燕將看了信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兵回國了。這裡的典源用了「墨翟之守」。在《墨子》裡記載:故,來比喻燕軍的固守聊城。《墨子》裡記載:有一次,楚國要攻打宋國。當時有名的工匠魯班特地為楚國造了一座雲梯,做為攻城之用。墨子聽了趕緊去找魯班,跟他在楚王面前預演,要證明這座雲梯沒有用處,讓楚王打消攻宋的念頭。墨子用衣帶圈起來當城池,用木板當武器,魯班連用了九種方法進攻都沒有成功,而墨子守禦的方法還有餘。這就是所謂的「墨翟之守」。魯仲連便用這個故事來形容燕將的軍隊,固守聊城就如墨子守城一般,難以攻下。 「成規」則見於《三國志.卷四四.蔣琬...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月,再次免相。 第三次拜相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伐遼,久未班師,趙普上《諫雍熙北伐》疏力諫收兵息戰。端拱元年(988年)二月,封為太保兼侍中,第三次出任宰相,以呂蒙正副之,“國朝以來三入相者,唯趙普與蒙正焉。”趙普一上任立即處死鄭州團練使侯莫陳利用。淳化元年(990年)請求致仕,遂以宰相兼任西京洛陽留守、河南尹。淳化三年(992年)春,以“老衰久病”三次上表乞骸骨,太宗只好答應,三月,拜太師,封魏國公。同年七月十四日,病卒於洛陽。太宗聞訊,痛哭涕泣。追封真定王,謚忠獻。次年二月,葬於洛陽邙山。 評價王夫之在《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