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命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號令、下令、敕令、飭令
飭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令。《福惠全書.卷二九.郵政部.船夫車驢》:「本官宜預先出示,飭令該地方。」
敕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道教畫符咒時,上書敕令二字,用來勒令鬼神。
下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達命令。《文選.范曄.宦者傳論》:「帷幄稱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閒。」《三國演義》第九回:「董卓即日下令還郿塢,百官俱拜送。」
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古代帝王對學德兼備的高僧所給予的尊稱。《景德傳燈錄.卷五.西京光宅寺慧忠禪師》:「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與國師試驗,三藏纔見師,便禮拜立於右邊。」
興雲布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起烏雲,布施甘雨。比喻法術高明。《孤本元明雜劇.南極登仙.第二折》:「小聖東海龍神是也。奉上帝敕令,管領著江河淮濟,溪洞潭淵,興雲布雨,降福消災,濟渡眾生。」也作「興雲作雨」。
阿育王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皈依佛教,大力促進佛教的擴張。阿育王為了推廣佛教,並為了要求人們遵守理法,在國內建立了許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諭,稱為「法敕」。法敕多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為人誠實等,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在敕令中阿育王通常自稱為「天親仁顏大王」。阿育王為了促進國家的發展,修築道路、挖掘水井並設立醫院。由於阿育王生前命人將他的決定和政令,刻在岩壁或大石柱上,所以這也是後人較了解他的政績多過其他執政者的原因。這些遺跡在印度各地都有發現。 好戰王國時期西元前2...
病狂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七三.韋賢傳》初,玄成兄弘為太常丞,職奉宗廟,典諸陵邑,煩劇多罪過。父賢以弘當為嗣,故敕令自免。弘懷謙,不去官。及賢病篤,弘竟坐宗廟事繫獄,罪未決。室家問賢當為後者,賢恚恨不肯言。於是賢門下生博士義倩等與宗家計議,共矯賢令,使家丞上書言大行,以大河都尉玄成為後。賢1>薨,玄成2>在官聞喪,又言當為嗣,玄成深知其非賢雅意,即陽3>為病狂,臥便利,妄笑語昏亂。徵至長安,既葬,當襲爵,以病狂不應召。 〔注解〕 (1) 賢:韋賢,字長孺,漢魯國鄒人,生卒年不詳。為人質樸少欲,篤志於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 (2) 玄成:韋玄成(?∼西元前36),字少翁...
璽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皇帝所下的敕令詔書。《魏書.卷六八.高聰傳》:「今更造璽書,以代往詔。」《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悲晤不了事,另命中書舍人徐嶠賷了璽書,安車奉迎。」
投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兵,放下武器。《文選.揚雄.解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三國志.卷四四.蜀書.姜維傳》:「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