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光如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語或本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茅待詔元儀》。 2.語譯眼光象豆子那樣小。 形容目光短淺,缺乏遠見。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目光短淺、鼠目寸光 相反詞料事如神、高瞻遠矚、目光如炬 5.例句胸無大志,目光如豆的人,是難以成就一番大事業的
神機妙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機妙算」原作「妙算神謀」,出自於唐.劉知幾〈儀坤廟樂章〉詩。這是一首郊廟享宴頌詩,歌詠大唐皇帝的天威。詩開頭二句:「妙算申帷幄,神謀出廟廷。」「妙算」、「神謀」即是指天子高明的算計與謀略,出於軍帳與宮廷中,建立這偉大帝國。「妙算」與「神謀」指料事精準、神奇高妙的機謀策略。後來「神機妙算」成為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計策高明、預料準確。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貢:姓端木,名賜,西元前520∼?,字子貢,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有口才,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料事多中。曾為魯國遊說齊、吳、晉、越等國,促使吳伐齊救魯。 (3) 有若: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孔子弟子,好古道,面貌極似孔子,孔子卒後,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或稱為「有子」。 (4) 汙:誇大。清.焦循《孟子正義》:「汙,本作『洿』。孟子蓋用『夸』字之假借。夸者,大也。」 (5) 阿:音ㄜ,迎合、偏袒。
未卜先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曾占卜就能知道吉凶。形容有預知未來的能力。※語或出元.王曄《桃花女》第三折。 △「料事如神」
百發百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料事如神,所謀皆中。《紅樓夢》第九七回:「那身子頓覺健旺起來,祇不過不似從前那般靈透,所以鳳姐的妙計百發百中。」《老殘遊記》第一回:「若要此病永遠不發,也沒有什麼難處,只須依著古人方法,那是百發百中的。」
玄機妙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神機妙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神機妙算」原作「妙算神謀」,出自於唐.劉知幾〈儀坤廟樂章〉詩。這是一首郊廟享宴頌詩,歌詠大唐皇帝的天威。詩開頭二句:「妙算申帷幄,神謀出廟廷。」「妙算」、「神謀」即是指天子高明的算計與謀略,出於軍帳與宮廷中,建立這偉大帝國。「妙算」與「神謀」指料事精準、神奇高妙的機謀策略。後來「神機妙算」成為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計策高明、預料準確。
聞一知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回列於孔門四科裡的德行科,天資聰穎,安貧樂道而好學,在眾多弟子中,顏回的賢德最接近孔子,孔子對他「不遷怒,不貳過」的修養尤為激賞,視他為自己最得意的學生。子貢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能言善辯,並且足智多謀,料事多中。有一次,孔子與子貢談話時問子貢:「你和顏回,到底是誰比較優秀?」子貢回答:「我怎麼敢跟顏回比呢?他聽說一件事情,就可推知十件相關的事,我頂多推知兩件而已。」孔子也說:「是比不上啊!我和你都比不上他呢!」從此可看出孔子對顏回的欣賞。而我們從子貢「回也聞一以知十」這句話,也能體會顏回過人的聰慧。但可惜孔子這個最優秀的學生英年早逝,在三十歲左右便死了。後來「聞一知十...
子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弟子。(西元前520~前?)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有口才,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料事多中。
慾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