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31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管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樂和弦樂。泛指音樂。《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陳鍾鼓管弦,盛升降揖讓,及都試講武,設斧鉞旌旗,習射御之事。」也作「管絃」。
嚴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君王之令。《南史.卷二九.蔡廓傳》:「陛下自殺賊,臣自葬周旋,既犯嚴制,政當甘於斧鉞耳。」
幾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絕無僅有」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據《蘇東坡全集.卷一一.書》引)臣近者不度愚賤,輒上封章言買燈事。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席稿私室,以待斧鉞之誅,而側聽逾旬,威命不至,問之府司,則買燈之事,尋已停罷。乃知陛下不惟赦之,又能聽之,驚喜過望,以至感泣。何者?改過不吝1>,從善如流2>,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3>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顧此買燈毫髮之失,豈能上累日月之明,而陛下翻然改命,曾不移刻,則所謂智出天下,而聽於至愚,威加四海,而屈於匹夫。臣今知陛下可以為堯舜,可與為湯武,可與富民而措刑,可與強兵而伏戎虜矣。有君如此,其忍負之。 〔注解〕 (1) 改...
白旄黃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色的旗幟,黃色的斧鉞。語本《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後用來比喻發兵出征。《孤本元明雜劇.智降秦叔寶.第一折》:「某十八歲同父起義,白旄黃鉞,平定兩京。收天下僭亂煙塵,勦四海奸雄賊子。」
節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
湯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鑊,無足之鼎。湯鑊為一種古代烹人的刑具。《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漢書.卷五四.蘇建傳》:「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隕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失職。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小臣狂妄,冒瀆天威,甘俟斧鉞,不勝隕越之至。」
睥睨窺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中察看,懷有窺伺之心。《宣和書譜.卷七.行書一.秋月帖》:「總戎馬之權,居形勢之地,有睥睨窺覦之意,斯實斧鉞之所宜加,人神之所同棄也。」
瞽言芻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論。常用作自謙之詞。後形容自己的意見粗淺,不夠成熟。《南齊書.卷二八.劉善明傳》:「不識忌諱,謹陳愚管,瞽言芻議,伏待斧鉞。」
鞭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官刑。扑,教刑。鞭扑指用鞭子責打的刑罰。《國語.魯語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也作「鞭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