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死輪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眾生由於無明,致有種種行為,這些行為會遺留下業力,當這一期生命結束後,業力會引發再生,投生為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中的一種,然後老、病、死和各種痛苦又再次伴隨而來。眾生只要尚未證悟真理、斷除煩惱,如此的生命現象就會一再地循環。明.無名氏《李雲卿》第四折:「今日到來日修,每日去頻發願,過今年捱到來年,擔閣了修行仙道遠,則這生死輪迴怎遣!」
色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戀女色的心。《清平山堂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小聖無能斷除愛慾,只為色心迷戀本性。」
轉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āśraya-parāvṛtti的意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謂阿賴耶識斷除煩惱和所知障的種子,轉換成涅槃和智慧的清淨種子。因為阿賴耶識是一切煩惱和解脫的依據,所以轉換阿賴耶識的性質謂之轉依。《唯識三十論頌》:「無得不思議,是出世間智,捨二粗重故,便證得轉依。」
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謂佛和阿羅漢所擁有的三種神通:(1)悉知一切眾生過去世的種種,稱為「宿命明」。(2)悉知一切眾生在未來世的生死狀況,稱為「天眼明」。(3)悟道、斷除一切煩惱所得的智慧,由此達到解脫,稱為「漏盡明」。《大智度論》卷二:「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也作「三達」。
二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見惑和思惑。見惑和思惑是二種很細微的煩惱。前者是見道位的聖人方能斷除,故稱為「見惑」,後者須更高境界的修道位聖人才能斷除。《二諦義.卷中》:「若不斷二惑,見思無由成。」
絕後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除未來的禍害。《三國演義》第二回:「矯詔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後患,冊立皇子協為帝。」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