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設身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賓白第四.語求肖似》:「填詞一家,則惟恐其蓄而不言,言之不盡。是則是矣,須知暢所欲言,亦非易事。言者,心之聲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夢往神遊,何謂設身處地?」
酒囊飯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飯坑酒囊注音︰ㄈㄢˋ ㄎㄥ ㄐ|ㄡˇ ㄋㄤˊ漢語拼音︰fàn kēng jiǔ náng釋義︰猶「酒囊飯袋」。見「酒囊飯袋」條。 01.漢.王充《論衡.別通》:「人生稟五常之性,好道樂學,故辨於物。今則不然,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是則物也。」(源) 參考詞語︰酒瓮飯囊注音︰ㄐ|ㄡˇ ㄨㄥˋ ㄈㄢˋ ㄋㄤˊ漢語拼音︰jiǔ wèng fàn náng釋義︰猶「酒囊飯袋」。見「酒囊飯袋」條。 01.晉.葛洪《抱朴子.外篇.彈禰》:「荀彧猶強可與語,過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無人氣,皆酒瓮飯囊耳。」 02.宋.陸游〈解嘲〉詩:「酒瓮飯囊君勿誚,也勝滿腹貯閑愁。」 ...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則學孔子也。」「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然則有同與?」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曰:「敢問其所以異?」曰:「宰我1>、子貢2>、有若3>,智足以知聖人,汙4>不至阿5>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體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聖人之於...
積重難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四.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是則民間之田,一入於官,而一畝之糧,化而為十四畝矣。此固其積重難返之勢,始於景定,訖於洪武。而徵科之額,十倍於紹熙以前者也。」
暢所欲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賓白四.語求肖似》:「填詞一家,則惟恐其蓄而不言,言之不盡。是則是矣,須知暢所欲言,亦非易事。」
殫心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白居易〈策林一.策頭〉(據《全唐文.卷六七○.白居易》引)1>臣伏見漢成帝以朱雲廷辱張禹,令持下殿,雲攀檻,檻折,成帝容之。後嘗理檻,帝命勿易,以旌直臣。臣每覽漢史至此,未嘗不三復而歎息也。……是則陛下納諫之旨,遠出於漢朝;微臣獻言之罪,不虞於折檻矣。況清問之下,條對之中,苟言有可觀,策有可取;陛下必光揚其名氏,優崇其爵秩:與夫勿易折檻,以旌直臣之意,又相萬也。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2>陛下納諫之旨乎?殫3>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唯以直詞4>,昧死5>上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 ...
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對老師的尊稱。《管子.弟子職》:「先生施教,弟子是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延一個老成名師,擇日叫他拜了先生。」
旋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扭轉、改變。如:「在公司同仁齊心的努力下,終於旋轉了業績低迷的情勢。」《明史.卷一六三.列傳.謝鐸》:「禁垣被震,城門示災,不思竦動旋轉,以大答天人之望,是則誠可憂也。」
百戰百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子.七法》1>故凡攻伐之為道也,計必先定于內,然後兵出乎境。計未定於內而兵出乎境,是則戰之自勝,攻之自毀也。是故張軍而不能戰,圍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實,三者見一焉,則可破毀也。故不明于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敵人之情,不可約也;不明于敵人之將,不先軍也;不明于敵人之士,不先陳也。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2>擊敺3>眾白徒4>,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孫子.謀攻》。 (2) 教卒練士:訓練精良之士卒。 (3) 敺:音ㄑㄩ,同「驅」,驅逐、驅趕。 (4) 白徒:未經訓練的兵卒;臨時征集的壯丁。〔參考資料〕 《孫子.謀攻...
荀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的儒家,如子張、子夏等,則頗有微辭,稱他們為賤儒。他最不贊成孟子和子思,攻擊不遺餘力。荀子曾說:「是則子思、孟軻之罪也。」約二十歲時曾遊燕國(約西元前三一四年)。五十歲那年遊學齊國。他在到齊國以前做過什麼事,古籍未曾記載,無法考證。楚考烈王八年,楚相春申君以荀子為蘭陵(戰國楚邑,在今山東省嶧縣境)令,荀子因而遷居蘭陵。考烈王在位二十五年卒,春申君為李園所殺,荀子亦被廢棄。晚年著書講學,其弟子如李斯、韓非、毛亨、浮丘伯等,皆為名儒。約於西元前二三○年,荀子在蘭陵去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