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成竹在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胸有成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同(西元1018∼1079),字與可,北宋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東)人。擅長詩文書畫,以畫竹及山水聞名。和蘇軾是表兄弟,也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七日,蘇軾在曝晒書畫時,找到了文與可贈送給他的〈篔簹谷偃竹圖〉。因為當時文與可已經過世,睹物思人,於是以此畫為篇名,寫下〈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文中敘述文與可畫竹的理論和對文與可的懷念。文與可十分喜愛竹子,所以在窗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無論晴雨寒暑,都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形和姿態變化。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畫竹之前,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後心手相應,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
結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質從液態或氣態形成晶體的過程。[例]海水經陽光曝晒後便結晶成閃閃發亮的鹽砂。
晒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潮溼物品置於日光下曝晒,使水分蒸發至乾燥。如:「把衣服拿到頂樓陽臺去晒乾。」
晒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書籍曝晒於日光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晒書。』」唐.杜牧〈西山草堂〉詩:「晒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
炎陽炙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炙,烤。「炎陽炙人」指炎熱的太陽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熱。形容非常酷熱。如:「炎陽炙人,應該避免長期曝晒,以免傷害皮膚。」
十寒一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暴十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後人尊稱他為「亞聖」。當時人們對於齊王管理政事沒什麼成就很不滿意,雖然齊王並未採納孟子的觀點,但他仍幫齊王解釋,說:「不要認為這是因為大王不夠聰明。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長的生物,如果讓它在太陽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沒有辦法存活。我跟大王相處的時間有限,一旦我離開,那些奸臣小人又來動搖大王的決心,我就算能讓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頭,又有什麼用呢?」此段話見載於《孟子.告子上》。後來原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演變為「一暴十寒」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做事缺乏恆心,時常中斷。
負日之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享受日光曝晒。《列子.楊朱》:「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
露水夫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露水一經陽光曝晒即蒸散。比喻暫時結合而非正式的夫妻。《金瓶梅》第一二回:「我的哥哥,這一家都誰是疼你的?都是露水夫妻,再醮貨兒!唯有奴知道你的心,你知道奴的意。」
負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列子.楊朱》:「負日之暄,人莫知者。」接受日光曝晒。唐.杜甫〈西閣曝日〉詩:「凜冽倦玄冬,負暄嗜飛閣。」《紅樓夢》第五三回:「命人在廳柱下石磯上太陽中鋪鋪了一個大狼皮褥子,負喧閒看各子弟們來領取年物。」
晒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描繪在透明或半透明紙上的圖和感光紙重疊,或在晒圖紙上塗抹感光藥劑襯於底圖下面,利用日光或燈光曝晒,經由化學變化顯影,以複製圖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