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2.44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書寫方法。運筆至轉彎鉤處,先輕頓,再轉筆而出。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一上.書學.隸書》:「迨鍾傅一出,又將漢隸變為轉折,畫平豎直,間用鉤趯,漸成楷法,謂之真書。」
專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一心思,集中心力。[例]學生在讀書學習時要專心,才能獲得好成績。
不得要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鮮得要領注音︰ㄒ|ㄢˇ ㄉㄜˊ |ㄠˋ ㄌ|ㄥˇ漢語拼音︰xiǎn dé yào lǐng釋義︰不大能掌握重點。見「不得要領」條。 01.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一.書學.隸書》:「故世之學者雖多,鮮有得其要領,至視為絕學,有以也夫!」
別出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出機杼」之典源,提供參考。 《魏書.卷八二.祖瑩1>列傳》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於灰中藏火,驅逐僮僕,父母寢睡之後,燃火讀書,以衣被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內外親屬呼為「聖小兒」。尤好屬文,中書監高允每歎曰:「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瑩以文學見重,常語2>人云:「文章須自出機杼3>,成一家風骨4>,何能共人同生活也。」蓋譏世人好偷竊他文,以為己用。 〔注解〕 (1) 祖瑩:字元珍,魏范陽遒人,生卒年不詳。少時好學耽書,以晝繼夜。好屬文,及長以文學見重。 (2) 語:...
嵇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思想3 著作4 評價 生平嵇康,字叔夜,生於魏文帝黃初四年(西元二二三年),譙國銍縣(今中國安徽宿縣)人。三國時期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年幼喪父,家境貧寒,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幼年即十分聰穎,博覽群書學習各種技藝。長大之後喜歡讀道家的著作,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然而不注重打扮。後來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長樂亭主為妻(曹操的曾孫女),育有一兒一女。嵇康是竹林七賢中個性最剛烈的一個,向來我行我素,不顧世人怎樣議論,司馬氏集團在朝後,他立刻辭官隱歸山陽縣。(今河南)雖然嵇康喜歡把自己打扮...
驅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動、鞭策。[例]求知的欲望驅策他不斷的讀書學習。
國子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子監為自隋至清掌理中央官學之教育行政機關,唯其名稱規制,不盡相同。
  隋制據〔隋書.百官志〕載,原隋承北齊之制,管理中央官學之教育行政機關為國子寺;國子寺原隸太常,置祭酒一人,統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各置博士、助教、學生。文帝開皇十三年(593),罷隸太常,並改寺為學,此時所稱國子學,既是行政機關,亦呈學校。仁壽元年(601)六月,依臣建議將國子學原統之太學、四門學廢止,只留國子學生七十人。七月,罷國子學,唯立太學一所,置博士五人,從五品,學生七十二人。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國子學為國子監。國子監依舊置祭酒,加置司業一人,從四品,丞三人,加為從六品,並置主簿、...
  國子監簡稱國學。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源於國子學,西晉武帝咸寧4年(西元278年)始設,為與太學並立的另一大學。北齊改稱國子寺。陪文帝時,以國子寺轄國子、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隋楊帝大業3年(西元607年)改國子寺稱國子監,始為教育管理機構。唐武德初曰國子學,隸太常寺。貞觀2年(西元628年)復稱國子監,轄國子、太學、廣文館、四門、律、書、算七學。宋代凡學皆隸國子監。元代設國子監和蒙古國子監,分轄國子學與蒙古國子學。明、清國子監兼具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的性質。明代國子監分南北二監,一在南京,建於洪武15年(1382),稱南京國子監;一在北京,建於永樂元年(1403),稱北京國子...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在中央設立了國子寺,設寺祭酒轉管教育,又置博士、助學等充當老師。下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算學、書學等專科學校,大理寺同時設立了律學,教授法律。由於隋初學校系統發達,學生眾多,但人才鮮少,隋文帝下詔廢天下之學,只保留國子寺一所綜合式學校。國子學後改稱太學,而隋煬帝以後,國子寺改為國子監,並在地方設立庠、序等學校,教育規模逐步擴大。 唐 唐高祖建制以後,繼承了隋朝的教育制度,在國子監之外又設立弘文館、崇文館兩所貴族式學校。科舉考試制度也在這一時期得到完善,公元702年,武則天還創設武舉,以選拔武術人才。唐朝後期,韓愈...
分辨是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別分明是非。如:「作人要能分辨是非,不可混淆黑白。」
褚遂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96~658)字登善,唐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初唐書法家。博涉文史,工楷、隸,書學鍾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勁之體。太宗時歷官諫議大夫兼起居注,後與長孫無忌同受顧命。高宗即位,遷尚書左僕射,封河南郡公,帝將廢后立武則天,遂良力諫不納,乞歸田里。累貶愛州刺史,憂憤而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