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邦教育廳長常設會議(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邦教育廳長常設會議為各邦教育廳長的常設會議,以協調各邦的教育措施,使各邦的教育法規及制度能相互配合,一則便於國民遷徙流動後對新邦教育的調適,二則共謀各邦及全德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邦教育廳長常設會議創設於一九四九年,開始時由當時西德的十一個邦教育廳長組成。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西德,在教育上是一個地方分權的國家,各邦擁有其教育主權,教育制度亦因邦而異。各邦有鑑於過度分歧的教育體系,不只不利於國民遷徙後的適應,而且會相互抵消彼此的力量,故成立該常設會議以資協調,以求化解各邦分權可能造成的缺失。
  該常設會議由各邦教育行政長官(即邦教育廳、局長)組成,全體會議(ple...
頓巴敦橡園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四四年八月至十月,中、美、英、蘇等國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頓巴敦橡園所舉行的會議,討論戰後世界永久和平安全機構的問題,確定後並公布了聯合國組織草案。
特利騰大公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會第十九次大公會議,從一五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開始至一五六三年十二月四日止,含四階段共二十五場會議,中間經歷過三位教宗。這個蘊釀了二十五年的大公會議召開的目的,除了規定並澄清羅馬公教的教義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教會內部的全盤改革。
  二十五年的醞釀時期:自從一五二○年教宗里奧十世(Leo X, 1475~1521)譴責馬丁路德的四十一道命題之後,德國(作為宗教改革的發源地)的查理五世(Charles V, 1500~1558)皇帝對大公會議的召開很是殷切。不過正由於政治權力的介入使當時的教宗克里門七世(clement VII, 1478~1534)感到遲疑不決。直至保祿三世(P...
視訊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訊會議又稱電視會議,是一種對兩個或多個地點的用戶,提供雙向即時傳送語音和動態畫面的視聽會話型會議。有了視訊會議技術,人們可以不必集合在一起,即可看到與會人員的影像並參與對話。
大陸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代表所召開的會議。會中發表了獨立宣言,決定與英國作戰,脫離英國而獨立,成立一個新的美利堅合眾國,並訂七月四日為國慶日。
  〔拉特朗大公會議的教育方案〕,指羅馬天主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於西元一一七九年時在羅馬所召開的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中,為教士及貧窮學生所作出的免費受教育的有關規定。拉特朗大公會議係指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五次於聖約望拉特朗大教堂(the Basilica of St. John Lateran)所舉行之普世宗教會議(general councils)。其中第三次宗教會議係由身為宗教法專家的教宗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Ⅲ)所召集;會中除了頒布二十七條有關各方面的規定外,如教宗由樞機團(the College of Cardinals)選舉產生、廢除一些反教宗...
大學校務會議(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大學校務的最高管理機構,便是大學校務會議。參加會議者應包括:大學校長、副校長、由大學各團體選出的代表(正副教授、講師、助教、職員和學生);其代表的比例,由各校的學校章程(Hochschulverfassung)規定之。聯邦德國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六日頒布的[大學基準法]中規定了大學校務會議的權責。但是德國為聯邦體制,各邦除了上述的基準法之外,還有自己的大學法,關於組織和權責的分配,略有不同之處,茲舉赫森邦(Hessen)為例:
  赫森邦於一九七○年通過一項[大學法],將原來權力分散在各學院的體制,改變成為權力集中在校長的制度。校長乃由校務會議(Senat)提名,然後由全校代表...
德國各邦教育廳長常設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教育行政歷史特別受到各邦文化自主權的影響。德國各邦自己保留了管理學校的主權,就是一八七一年建立帝國時也保留了這種的傳統。按照聯邦基本法非明文間接的規定,教育與文化的權力是屬於各邦。一九四七年前後各政黨和社會輿論都呼籲要克服國家學制上的分裂狀態,主張依照威瑪共和時代以聯席會議方式求教育制度上的協調,於是一九四九年成立了各邦教育廳長常設會議。自從該組織成立以來,便為全國教育制度作協調工作,具有自己的會議細則。出席會議者正是各邦握有教育大權的教育廳長,於是成為有很大影響力的教育決策機構。
  這個機構根據大會的決議和各專門委員會研究的結果推行政策。該會議設在波昂的祕書處執行會務。會...
華盛頓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二一年美國政府在華盛頓所召集的國際會議。目的在討論太平洋政局與中國局勢,及限制軍備,以避免列強在遠東發生衝突。會議主要成果是簽署三項公約,總稱為華盛頓公約。也稱為「太平洋會議」、「華府會議」。
軍縮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間為縮減軍備以維持世界和平而舉行的會議。其正式會議始於西元一九三二年。也稱為「裁軍會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