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1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開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朝山進香會中的雜技,舞飛叉居前列,故稱為「開路」。
雙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女童於頭的兩側梳雙髮髻,因此以雙鬟作為女童的代稱。唐.白居易〈續古詩〉一○首之五:「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清.吳梅〈臨江仙.短衣羸馬邊塵緊〉詞:「新詞琢就付雙鬟。紫簫聲裡,但看六朝山。」
徐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21~1593)字文長,一字天池,晚號青藤。明朝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人。年二十為生員,屢應鄉試不中。後為閩浙總督胡宗憲幕僚。胡下獄,渭懼怕牽連,一度發狂。知兵、好奇計,工詩文,善書畫,行草縱逸飛動,長花鳥,用筆放縱,水墨淋漓。著有《路史分釋》、《筆元要旨》、《四聲猿》、《徐文長集》等。
小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李昭道。唐朝山水畫家李思訓,有子名昭道,亦善山水,世稱思訓為「大李」,昭道為「小李」。
撞府沖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四處奔走。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一折:「我與你便畫尊神軸。背著案拜岳朝山,撞府沖州。」也作「撞府穿州」、「衝州撞府」。
來龍結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來龍去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堪輿家就是風水家,稱山脈的起伏為「龍」,其主峰稱為「來龍」;山谷中的溪流稱為「脈」,而其主流則稱為「去脈」。「來龍去脈」指從頭到尾像脈管一樣連貫著的地勢。在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一三齣中,陶侃為了葬母,四處尋找墓地,恰巧遇見一個懂得堪輿術的老翁,指點他一塊靠嶺朝山的富貴之地時,就有此說法。後來「來龍去脈」被引申用來比喻事情的首尾始末。
菩提迦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印度比哈爾邦伽耶縣,相傳釋迦牟尼在此菩提樹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於該處立大塔以資紀念。現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紀改建者。十九世紀經英國考古學家發現後,重新成為佛教朝山的重點,今已有泰國、緬甸、斯里蘭卡、西藏、不丹、尼泊爾、中國、日本等地佛教徒蓋多所寺院於此。也稱為「菩提道場」、「佛陀伽耶」。
山簡醉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山簡嗜酒,飲輒醉,醉後常倒戴頭巾騎馬,醉態可掬。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後以山簡醉酒形容醉酒及醉後的瀟灑姿態。
得意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元代故事戲。敘述元朝山東盧昆杰因故流落四川,遇俠盜狄龍康,以次女雲鸞妻之。後昆杰思母,與雲鸞欲同離去,然山寨有例,許入不許出,兩人連闖寨口,歷重重難關始得下山。
香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民眾朝山進香時所組織的團體,以獻技或所施助之種類為單位,如少林、高蹻、粥茶、縫綻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