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53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1)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八人。見《四遊記.東遊記.第五五回》。(2)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見明.楊慎《升庵外集》卷一三。也稱為「蜀中八仙」。
透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3) 往:前往拜訪。
博古知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3) 往:前往拜訪。
無為自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老子》第五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不加人為干預,使順其自然而化育。《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通今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3) 往:前往拜訪。
寡信輕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輕諾寡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輕諾寡信」一語,出自《老子》一書。「諾」是指承諾,「信」是指信用,意思是輕易許下承諾,往往很難做到《老子》是春秋時楚國的李耳所著,主張無為之說,闡述道、德的意義。在第六十三章中講述人應有的行事原則,不刻意、不生事、安於恬淡。將小看作大,大看作小,對仇人報之以德。困難的事要從容易的地方下手,大事要從小處著眼,因為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之處開始,而大事也都是從小處發起。因此聖人不會等問題變大後才去處理它,因此總能成大事。輕易許下諾言的人一定很難守信用,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就會常常遭遇困難。所以聖人不會看輕任何事,做事嚴謹仔細,然後就不會有困難的事發生了。後...
披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3) 往:前往拜訪。
道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位尊貴的成道之人。《幼學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為道教之宗。」
李伯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楚人李耳。參見「李耳」條。
坐井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注解〕 (1) 老子:李耳,字伯陽,諡曰聃。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2) 小:輕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