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短兵相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據《楚辭》引)操吳戈1>兮被犀甲2>,車錯轂3>兮短兵接4>。旌5>蔽日兮敵若雲,矢6>交墜兮士7>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兮擊鳴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壄。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注解〕 (1) 操吳戈:操持吳地出產的戈。吳,為周代諸侯國,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所生產的戈、戟極為優良。 (2) 被犀甲:披著犀牛皮製成的甲冑。被,音ㄆ|,通「披」,加衣於身而不束帶。 (3) 車錯轂:車輪互相擦碰,指與敵軍交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鼓槌。同「」。《韓非子.功名》:「至治之國,君若桴,臣若鼓。」《禮記.禮運》:「汙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叱咤風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叱吒風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叱吒風雲」原作「叱咤風雲」。西秦(西元385∼431),是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由鮮卑族乞伏國仁所建,據今甘肅南部。乞伏國仁死後,由弟乞伏乾歸繼位,後為兄子公府所殺,子熾磐聲討之,繼立,自稱最高統帥、河南王,大赦,改年號永康,將乞伏乾歸安葬在罕,廟號稱高祖。乞伏熾磬籠絡俊傑,勇果英毅,臨機能斷,權略過人,繼位不到幾年,就將西秦壯大,在西元414年改稱秦王(西秦王),設立文武百官。所以寫《晉書》的史官雖然認為西秦是偽政權,但還是讚美乞伏熾磬是個「叱吒風雲」,威風凜冽,足以左右世局,「盜亦有道」的英豪。後來「叱吒風雲」被用來形容威風凜凜,足以左右世...
漁陽摻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曲。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禰衡被魏武帝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也作「漁陽摻」。
如荼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火如荼」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吳語》吳王1>昏乃戒2>,令秣馬食士3>。夜中,乃令服兵擐甲4>,係馬舌5>,出火灶6>,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7>。行頭皆官師8>,擁鐸拱稽9>,建肥胡10>,奉文犀之渠11>。十行一嬖大夫12>,建旌提鼓13>,挾經秉14>。十旌15>一將軍,載常建鼓16>,挾經秉。萬人以為方陣17>,皆白裳18>、白旂19>、素甲、白羽之矰20>,望之如荼。王親秉鉞21>,載白旗以中陳而立22>。左軍23>亦如之,皆赤裳、赤旟24>、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軍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矰,望之如墨。為帶甲三萬,以勢攻,雞鳴乃定。既陳,去...
背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忘恩負義」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數月,京師吏民解弛,鼓數起,而冀州部中有大賊。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懼,而敞獨笑曰:「吾身亡命為民,郡吏當就捕,今使者來,此天子欲用我也。」即裝隨使者詣公(書)〔車〕上(車)〔書〕曰:「臣前幸得備位1>列卿,待罪2>京兆3>,坐殺賊捕掾4>絮舜。舜本臣敞素5>所厚吏,數蒙恩貸6>,以臣有章劾7>當免,受記考事8>,便歸臥家,謂臣『五日京兆9>』,背恩忘義,傷化薄俗。臣竊以舜無狀10>,枉法11>以誅之。臣敞賊殺無辜,鞠獄故不直,雖伏明法,死無所恨。」天子引見敞,拜為...
嘯吒風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叱吒風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叱吒風雲」原作「叱咤風雲」。西秦(西元385∼431),是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由鮮卑族乞伏國仁所建,據今甘肅南部。乞伏國仁死後,由弟乞伏乾歸繼位,後為兄子公府所殺,子熾磐聲討之,繼立,自稱最高統帥、河南王,大赦,改年號永康,將乞伏乾歸安葬在罕,廟號稱高祖。乞伏熾磬籠絡俊傑,勇果英毅,臨機能斷,權略過人,繼位不到幾年,就將西秦壯大,在西元414年改稱秦王(西秦王),設立文武百官。所以寫《晉書》的史官雖然認為西秦是偽政權,但還是讚美乞伏熾磬是個「叱吒風雲」,威風凜冽,足以左右世局,「盜亦有道」的英豪。後來「叱吒風雲」被用來形容威風凜凜,足以左右世...
振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搖鈴。古時宣布政令或教化時,用來警眾。《周禮.夏官.大司馬》:「司馬振鐸,群吏作旗。」《國語.吳語》:「王乃秉,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
棫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經.大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據〈詩序〉:「棫樸,文王能官人也。」或亦指為頌美周王之詩。首章二句為:「芃芃棫樸,薪之槱之。」
2.比喻賢才眾多。《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紀上》:「公揚清抑濁,官方有序,多士聿興,棫樸流詠。」
忘恩背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忘恩負義」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數月,京師吏民解弛,鼓數起,而冀州部中有大賊。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懼,而敞獨笑曰:「吾身亡命為民,郡吏當就捕,今使者來,此天子欲用我也。」即裝隨使者詣公(書)〔車〕上(車)〔書〕曰:「臣前幸得備位1>列卿,待罪2>京兆3>,坐殺賊捕掾4>絮舜。舜本臣敞素5>所厚吏,數蒙恩貸6>,以臣有章劾7>當免,受記考事8>,便歸臥家,謂臣『五日京兆9>』,背恩忘義,傷化薄俗。臣竊以舜無狀10>,枉法11>以誅之。臣敞賊殺無辜,鞠獄故不直,雖伏明法,死無所恨。」天子引見敞,拜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