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96.3174 ms
共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瓜蔓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永樂時,建文遺臣景清欲謀刺成祖為惠帝報仇,事敗、伏誅。後成祖抄檢其鄉,凡跟景清有任何輾轉相繫關係的都受到株連,稱為「瓜蔓抄」。典出《明史.卷一四一.景清傳》。後指專制統治者對臣民的殘酷誅戮,殃及無辜。
|
二二八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各地。當時掌權的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人處置失當,在動亂大致平息的情況下,在各地展開「清鄉」,大肆株連,逮捕無辜。又不經公開審判,逮捕處決民眾,其中有許多是臺籍菁英與知識份子。 結果二二八事件不僅使台灣本地的菁英受到殘酷的打擊,也讓本地人對國民黨的統治懷恨在心。少數的統治階層被簡單地等同於外省人,為日後的族群對立、省籍矛盾埋下苗根。一直到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有政府興建的「二二八紀念碑」在台北新公園落成,總統李登輝以國家元首的身分,公開道歉,希望人民能由此走出歷史的悲情,長達半個世紀的族群問題,才象徵性地得到初步的解...
|
殆無虛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乎沒有閒過一天。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一.大禮》:「先自前一月以來,次第按試習儀,殆無虛日。」《隋唐演義》第九三回:「於是株連蔓引,搜捕窮治,殆無虛日。」
|
枝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散布、株連。《舊唐書.卷一七七.劉瞻傳》:「兩家宗族,枝蔓盡捕三百餘人。」
|
戴名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53~1713)字田有,號褐夫,別號憂庵,清桐城人。研究明史甚力,因所著《南山集人》仍用明永曆年號,坐大逆伏法,株連眾多,為清代著名的文字獄。享年六十,著有《南山集》等書。
|
前仆後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前面的人倒下,後面的繼續往前衝。形容不怕犧牲,奮勇向前。清.黃遵憲〈近世愛國志士歌〉:「黨獄橫興,株連甚眾,而有志之士,前仆後起。」也作「前仆後繼」。
|
黨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流因黨爭株連而受禍。宋.劉克莊《後村題跋.卷三.跋山谷書范滂傳》:「黨禍,東都最慘,唐次之,本朝又次之。」
|
滅門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家遭受株連以致毀滅的禍害。《周書.卷四○.列傳.王軌》:「皇太子,國之儲副,豈易攸言。事有蹉跌,便至滅門之禍。」《文明小史》第二六回:「你越讀書越沒出息,索性弄到滅門之禍了。」
|
胡藍之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太祖疑忌功臣,致胡惟庸、藍玉兩人謀叛,結果因而株連被殺者達四至五萬人,功臣宿將,至此殆盡,史稱為「胡藍之獄」。
|
掛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到連累。《幼學瓊林.卷四.訟獄類》:「好訟曰健訟,掛告曰株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