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8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板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擦弦樂器。形似二胡,琴筒由木或椰子殼製成,上蒙薄桐木板而得名,琴桿多用質地堅硬的木料製成,弓桿較粗,音色高亢明亮。為多種梆子腔戲曲及其他北方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今有分為高音板胡及中音板胡,可作為獨奏或樂隊合奏使用。也稱為「梆胡」、「秦胡」。
河南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南地方戲曲。流行於河南全省和陝西、山西等地。梆子腔的一種,演唱時以硬木梆子按拍,節奏鮮明。也稱為「豫劇」。
有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客氣的謙詞,先於他人享用時而用。《通俗常言疏證.飲食.有偏》引〈偷雞梆子腔〉:「二位哥不喫這麼?我得罪,有偏了。」
聲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些有淵源關係的劇種所共同具有的腔調,其中包括唱法、演唱形式、樂器和伴奏方法等因素。如昆腔、梆子腔、海鹽腔等。
花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種類的泛稱。清朝乾隆時對當時各種地方戲曲的總稱。以多種樂器合奏,紛雜囂亂。劇詞和音樂,通俗易解,受當時群眾的喜愛。包括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高腔、二簧調等。也稱為「亂彈」。
蒲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西蒲州的劇種,清代稱山西梆子或山陝梆子。音樂以七聲徵調為格式,唱腔以梆子腔為主體,間雜小曲、崑曲。
晉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西中部一帶的戲曲劇種,由蒲劇衍生而成。唱腔以梆子腔為主。也稱為「中路梆子」、「山西梆子」。
皮黃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曲的腔調。為西皮、二黃的合稱。西皮腔,一般認為源自陝西梆子腔;二黃腔說法不一。大體而言,西皮、二黃各有其板式類別,以表達各種感情。
山東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東一帶與河南、河北部分地區的劇種。據說是秦腔或晉劇傳入山東後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樂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後改用板胡、二胡。戲曲劇目有四百餘齣。
中路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山西地方的劇種。由蒲劇派衍生而成。音調高亢,唱腔以梆子腔為主。也稱為「晉劇」、「山西梆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