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40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的海岸邊,以青蛙和魚為主食,同時也捕食野兔等陸地上的動物。這種水獺通常在夜間活動,在河岸上挖掘洞穴棲身和繁殖後代。水獺是在水中捕食的肉食性動物,有著柔軟靈活的身體、厚厚的防水下層絨毛、上粗下戲的尾巴。(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水獺英文關鍵字: river otter 參考書目註1:大不列顛動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123。註2:動物大驚奇,戴維伯尼爾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明天國際圖書合作出版,頁273。
蟋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屬節肢動物。體型圓長,為黑褐色,觸角細而長,後肢長大,善於跳躍。雄蟲翅上有發聲器,以兩翅摩擦而發聲。性好鬥。蟋蟀本性怕光,棲身於土中或石礫下,以植物為食,是農作物的害蟲。也稱為「懶婦」、「蛐蛐兒」、「趨趨」、「促織」、「吟蛩」、「王孫」。
居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棲身
委身草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看到的人。自古以來賢能的人才很多都是將其德隱藏於心而不展現於外在,有的貧窮的居住在簡陋的巷道,有的棲身在田野草澤,就像顏回雖然有高尚的德行,但若沒有遇到孔子,他的名聲也無法彰顯。在孔子時且是如此,何況是在這世事變動、多災多難,君子的道理被壓抑不得伸展的時候呢?我也認為當時必定有懷有才能,修養操守正義,但是位處低賤,所以形跡消滅而沒沒無聞的人。我想要為其尋求傳記,但亂世中一切都分崩離析,文字也殘缺不整,無法重新獲得,然而得到的資料僅有四、五個人而已。 補充相似詞:寄跡山林 被髮入山 巖居水飲 實例李教授自從退休以後,...
容身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棲身的地方。《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我若再認這話,他就無容身之地了。」也作「容身之所」。
望門投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有住家,便去投宿。形容人在逃難或窘困時,暫求棲身處的倉促情況。《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張儉傳》:「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中途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收容流浪動物的暫時棲身處所。
容身之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棲身的地方。如:「眾叛親離的他,早已無容身之所。」也作「容身之地」。
無容身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棲身的地方。《三國演義》第二八回:「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
哀鴻遍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哀鴻遍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哀鴻遍野」是由《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兩句句義擴大而來,原意是找不到棲身之所的鴻鴈,悲傷哀痛地鳴叫。又根據〈詩序〉所寫,〈鴻鴈〉一詩是用來讚美周宣王,因為在當時「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而周宣王中興周朝,讓流離失所的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所以「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又引申為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悲慘景況。後來就用「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哀鴻遍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如清代湯斌〈睢沐二邑秋災情形疏〉:「歷年災患頻仍,黎民塗炭,今春賣兒賣女者,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