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旗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可作為標幟,故泛稱旌旗為「旗幟」。《三國演義》第五回:「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詔登壇。」《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喊聲大震,把那幾百個番子,猶如砍瓜切菜,儘數都砍死了,旗幟器械,得了無數。」也作「旗志」。
借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常說慣的詞語,不新奇,引不起讀者的注意,所以作者用另一種說法來表示,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這種說法,雖不是本來的事物,但和本來的事物必有某種關係,如全體和部分的關係,或標誌與本體的關係等,借以代表。稱為借代。(註一)目錄1 以人、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人、事、物2 借人、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人、事、物3 以事物的資料或工具借代事物4 部分和全體互相借代5 特定與普通相代6 參考資料7 關鍵字 以人、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人、事、物指在語文中,不說明人、...
標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標幟、標識、符號、記號、象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身上三十二相之一,代表吉祥。印度傳說以為是有德者的特徵。卍本非字,唯在中國皆收入字書中。卍字之形諸書亦不統一,也作「卐」。《龍龕手鑑.雜部》:「卐,音万。是如來身有吉祥文也。」
標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標記、標誌、標幟、記號
三法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法印是佛教的重要教義;指可用來印證是否符合真正佛法的三種義理,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三項根本佛法。「法」指法理、佛理,是普遍的理性;「印」是據以證實真假正確的信物;此三項義理可作為判斷佛教學說是否正確的標準,也是區分佛教學說與其他流派的標幟,所以稱為三法印。[大智度論.卷二十二]說:「佛法印有三種:一者,一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槃。」其意義分別為:
1.諸行無常:又作一切行無常印,一切有為法無常印,省稱作「無常印」。就時間而論,世間一切有為法(現象),剎那生滅,變化無常,無有永恆不壞。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此稱為「諸行無常」。2.諸...
記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標記、標誌、標識、表記、標幟
黃巾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於東漢靈帝中平元年(西元186)的大規模民變。黨錮之亂後,政治黑暗,社會不安,鉅鹿人張角組織太平道作亂,因參加亂事的人都在頭上裹著黃巾,作為標幟,故史稱為「黃巾之亂」。
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具有識別或指揮作用的標幟。大多用布、紙等質料製成,可掛在桿子或牆壁上。
錦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用錦緞製成的標幟。後泛稱比賽中優勝者所獲得的獎品。如獎杯、錦旗等。[例]雖然強敵眾多,但我隊實力堅強,終於獲得冠軍錦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