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競值架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弔詭的現象,以下將詳細說明競值架構的四個象限:人際關係模式:位在左上方象限(內部、彈性),強調信任與歸屬感,目標為:參與、凝聚力、士氣、溝通。開放系統模式:位在右上方象限(外部、彈性),注重適應性,目標為:革新、適應、成長、外部環境支持、資源獲取、彈性功能與創造性。理性目標模式:位在右下方象限(外部、控制),任務功能取向,目標為:規劃、指示、目的釐清、生產、效率、完成任務、重視預期性。內部歷程模式:位在左下方象限(內部、控制),強調穩定、控制,目標為:資訊管理、文件檔案、穩定性、例行性、連續性、內部控制、重視預期性。  ...
學校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畫良好、校舍建築完善設備,這將是一所理想的教育園地,具有獨特風格師生及相關人員,對學校有認同感和歸屬感,一進校門親切和心曠神怡,教師自然會努力教學、喜愛研究、學生認真學習、行政人員工作效率高,校園生氣蓬勃,人人敦品勵學,學生及家長以校為榮,教職員工以在校任職為樂(謝雲珠,2001)。 學校文化的特質(引自陳嘉陽,2012)學校文化是一種次級文化:學校因其特殊的組成份子與功能,形成具有獨特性的次級文化。學校文化是一種對立與統整互見的文化:教師與學生間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與內在期望都不可能一致,有時不免產生衝突與對立,所...
環境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學校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分段能力指標<編號說明>下列「a-b-c」的編號中,a代表核心能力序號,b代表階段序號,c代表流水號。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 環境覺知與敏感度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1-...
班級常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頁讓家長瞭解班規、執行方式、以及可能的輔導作法。8.列舉學生應有的權利和學習的規定,使學生享有班級的歸屬感並引以為傲。9.設計有計畫、有結構的課程來教導學生有關班規、例行事務、以及期望標準。10 .班級常規的精神與作法必須與學校的校規一致,不能有衝突或違背的情形。至於具體的班級常規條目,Evertson,Emmer和Worsham(2005)提出了適用於小學班級的一般規條,其內容包括:1.有禮貌,並且能幫助他人。2.能尊重別人的財物擁有權。3.能安靜地聆聽他人的發言。4.不可打、撞、或傷害他人。5.能遵守學校所訂定的校規...
內團體與外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外團體(in-groups and out-groups)是一種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團體區別現象,這個概念首先由孫末楠(Sumner)提出。目錄1 內團體2 外團體3 內、外團體之於中國社會4 參考書目 內團體內團體(in-groups)是指一群人形成的團體,他們彼此有我們團體的隸屬感,身處其中宛若置身家中一般自在。 外團體外團體(out-groups)則是指某群人覺得他們不屬於某些特定團體,對其缺乏認同感,相對於該團體,他們會產生外團體的感覺。內、外團體是一個相對社會團體的觀點,身處其中則感覺如同圈外人一般。註1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以某些特質來區分內、外團體性質,此屬於典型的知覺判斷思維模式,...
團體工作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較願意分享感受及意義。彼此氣氛較為真誠、自由,也較少防衛性。3. 在此階段中,團體有高度的凝聚力及歸屬感。4. 團體專注此時此刻的感受。5. 團體溝通是清楚而直接的,成員彼此更能開放深入、分享感受。6. 團體在朝向團體目標上出現更有效的過程。7. 此階段強調情緒感受,與認知意義的統合,不僅接納、支持成員的情緒表達或宣洩,同時也會引發成員思考不同情緒背後的意義。8. 成員逐漸增加自己在團體中所學到的好經驗,並應用於團體外的生活應用,以解決生活的問題,或增進生活的成長。 任務 (一)共同任務1.發展團體及個人目標,並實現、...
親密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在社會中,無可避免地與他人產生互動,而互動下促進各種不同程度的關係,且各式的關係對於個人而言有其不同的重要性,而親密關係則指彼此能分享內心想法,並且了解對方,建立信任、親近、愛與歸屬感等的依賴關係。(註1)親密關係可依親密性(intimacy)的程度而區別,可分為初級關係(primary relationships)與次級關係(secondary relationships)。(註2)目錄1 初級關係2 次級關係3 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程度3.1 寬度3.2 開放度3.3 深度4 參考書目 初級關係處於初級關係者彼此間持...
融合教育的特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參與:最理想的狀況是全時間均於融合班級學習,達到不隔離與不抽哩,所有學生均實際融入課程活動。5. 歸屬感:沒有任何一位兒童被排擠、孤立,所有就讀該班的兒童均是班級的一份子。6. 學習:依學生特質與不同的需求,提供支持性、多元性及彈性的教育方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融合教育、特色、普通班、特殊兒童英文關鍵字: Inclusio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regular class、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
人際空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變化的空間,個體會因此定義與他人的舒適距離。」而伯貢最初的研究指出,人們對於空間有兩種相對的需求:歸屬感與人際空間。人們常會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困境中──既想與人親近,但又想要擁有屬於個人的空間。也就是,希望與他人之間保持一種「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適當距離。 空間區域(proxemics zones)人類學家霍爾在一九六六年進行一項針對美國東北部居民的研究中指出:「人與人之間的空間是協商個人偏好的結果。因此,每個人的人際空間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擴張和延伸。這些因素包括:溝通對象的關係,個性和許多其他的因素。」霍爾進一步把人...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擴及到群體間的關係,主要希望能得到別人的關愛及照顧,並且也能主動去關心別人,如此一來以獲得群體間的歸屬感,使自己成為組織內的一員。舉例而言,包含友誼需求、同事間的認同感等等關愛的行為表現。 尊榮需求同樣的上述三種需求達成後,進一步產生尊榮需求,其主要希望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或者自己對於自己的認同感,也就是所謂的自尊感覺。舉例而言,包含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讚賞,或者自己對自己的自信心以及自主能力的展現。 自我實現需求在上述四種皆達成後,最後一項為對自我實現的要求,希望自己能更精益求精,往更高的領域發展,為自己訂定一個目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