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鍾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易似《道德論》,建安風骨盡矣』。此外,他還有一個重大特色,是善長概括詩人特別的藝術風格。例如是從比興、寄托、風骨、詞采、詩味、摘弔詩中佳句等,來概括歌的風格,也很善於用比喻的詞語來描繪詩歌的風格特徵,因為這些讓批評顯出了新鮮、具體的特點。 著作曾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方式撰寫《詩品》(原名《詩評》,北宋後改稱為《詩品》),成書於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年)以後,品評自漢至梁122位五言詩作家,齊梁之際,文學思潮浮靡訛濫,故書中提倡風力,反對玄言,是一部專論五言詩的古典文學批評名著。《詩品》是關於五言詩的作家和...
自成一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問、文章或書畫等別出心裁、有所創新,而自成一種風格。唐.劉知幾《史通.卷二.載言》:「又詩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風雅比興,非三傳所取。」也作「自出一家」。
張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張繼,字懿孫,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詩評及觀點劉長卿有《哭張員外繼》詩,自注雲:“公及夫人相次沒于洪州。”大約就在大歷末年。他的朋友,除劉長卿以外,有皇甫冉、竇叔向、章八元、顧況,都是詩人。高仲武編《中興間氣集》,選錄至德元年至大歷暮年詩人二十六家的詩一百三十二...
刻鵠類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雕不成天鵝,尚類似野鴨。語本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比喻仿效雖欠逼真,但仍近似。《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刻鵠類鶩,為學初成。」亦用以比喻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比興》:「故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鵠類鶩,則無所取焉。」
劉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楨(?-217年),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生平建安年間,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有往來。後因在曹丕席上偷看了甄氏,曹操以不敬之罪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陳琳、徐幹、應瑒同染疾亡。 著作詩作傳世不多,今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傳世有《劉公幹集》。 評價曹丕稱讚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平易通俗,長於比興。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藻不夠豐富,所以鍾嶸在《詩品》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
張九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子必能致遠!」。武后神功元年,鄉試名列前茅,長安二年,擢進土。其詩由雅淡清麗,轉趨樸素遒勁,運用比興,寄託諷諭,對初唐詩風的轉變,起了推動的作用。 著作著有《曲江集》 觀點嶺南出身背景的張九齡,深受佛教思維的影響,表現出他獨特的觀點與想法。相對寬鬆的思想環境中成長的張九齡,即使是堅持孤高的理想人格,在思想上也不會定於一尊,而且,他往往會從實用的角度出發考慮思想派別與宗教派別的影響與傳播。1.三教並重觀念張九齡對宗教的態度首先是三教並重。如果說作為統治階層,從政治的需求出發而無法將宗教定於一尊,需要儒釋道同時服務於政治...
筌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為達某種目的所使用的工具。參見「荃蹄」條。唐.白居易〈禽蟲十二章詩.序〉:「莊列寓言,風騷比興,多假蟲鳥以為筌蹄。」
見景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看到眼前的景象而觸發自己的情感。《群音類選.諸腔類.卷四.訪友記.山伯訪祝》:「一路上見景生情,托物比興,誰知不解文君意,那識伯牙心。」
顓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愚昧無知。漢.揚雄〈法言序〉:「天降生民,倥侗顓蒙。」唐.李商隱〈獻侍郎鉅鹿公啟〉:「某比興非工,顓蒙有素。」
背車而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集後序〉(據《柳宗元集.卷二一》引)唐興以來,稱是選而不怍者,梓潼陳拾遺。其後燕文貞以著述之餘,攻比興而莫能極;張曲江以比興之隙,窮著述而不克備。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文之難兼,斯亦甚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