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1.21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兩袖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藜木製成的手杖。藜,音ㄌ|ˊ。 (2)僊人:仙人。僊,音ㄒ|ㄢ,同「仙」。 (3)甘泉:甘甜的泉水。(三)#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八.賢達高風》于謙,字廷益,錢唐人。宣德元年,授監察御史,長軀玉立,聲如洪鐘,每奏對,上為傾聽。……然謙才大機疏,遇事又敢往,少瞻顧,人故以此忌之。九載秩滿,始進左侍郎。先是,河南官吏入朝,率綑載香帕、磨菇,以供交際,謙行,一無所持,作詩云:「手帕磨菇與線香,不資民用1>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2>話短長。」其律己如此。〔注解〕 (1)不資民用:不給民用。 (2)閭閻:鄉里,亦泛指民間。〔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五.于節庵遺...
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館>:「文化五千年,會群流而歸大海;圖史十萬冊,開寶藏以利後人。」2. 宋‧吳均<與宋元思書>:「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長偶對凡在語文中,奇數句與奇數句相對,偶數句與偶數句相對。叫做長偶對,又稱長對。如:1.明‧顧憲成<無錫東林書院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梁實秋<客>:「茶,泡茶,泡好茶;坐,請坐,請上坐。」 参考資料(註一)張春榮著:《修辭行旅》,台北:東大圖書,1996年1月初版。頁149-222。(註二)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
興師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兵討伐有罪的人。後指質問別人的過錯,並嚴加譴責。[例]他帶著那瓶尚未打開,卻含有雜物的礦泉水向製造商興師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助詞,無義:(1)置於句首。《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2)置於句中。《易經.繫辭上》:「德言盛,禮言恭。」《詩經.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稱排行在己之前的同胞女子。如:「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稱比自己先出生的同胞女子,或同輩而比自己年長的女子。如:「大姊」、「姊姊」、「姊妹」、「表姊」、「堂姊」、「學姊」、「師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傾訴、舒洩。《詩經.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唐.李白〈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詩:「富貴未可期,殷憂向誰寫。」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虎離山」指引誘老虎離開盤踞的山頭,藉機進入此山。此成語見於《西遊記》。《西遊記》第五三回中,提到唐三藏一行人西行取經時,唐三藏因誤飲子母河照胎泉的水,腹痛成胎,於是孫悟空來到一處寺廟,想要求得一碗落胎泉水治師父的病。但寺廟內的道人因與唐僧一行人有冤仇,不願意讓他取水。孫悟空於是叫沙和尚當他的助手,再一次來到寺廟。因有過之前一次失敗的經驗,孫悟空就想出一個方法,先把那個道人引出寺廟爭戰,沙和尚再趁著二人交戰的機會,探井取水。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沙和尚已取了水,此時孫悟空正想趕盡殺絕,但沙和尚卻喊道:「饒了他吧!」孫悟空一聽,就告訴如意真仙,這次用「調虎離山」的計策,已經順利取了水,且念在他之前...
醉翁之意不在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築,亭名則為歐陽修所命題。瑯琊山樹林茂密,谿壑幽美,有一條清澈的泉流由兩峰間傾瀉而出,醉翁亭就築在泉水之上。歐陽修常邀友人在亭子裡聚會飲酒。有一次,歐陽修文興大發,寫下了傳頌千古的〈醉翁亭記〉,其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句。原意為: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喝酒,其實我意不在品嚐美酒,真能讓我忘卻憂愁的是圍繞四周的好山好水啊!醉翁亭景色的鍾靈毓秀,足以讓他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而滁人扶老攜幼來遊,也使他得以父母官之心而樂百姓之樂。或許這兩者才是歐陽修所說的「醉翁之意」吧!後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語義被擴大,不一定用在飲酒時意在山水,而是用來泛喻別有用心。
一呼百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闡發,只是使詩句成為一種比喻,而借以敘事說理。這一篇舉例說明了君臣之間的關係。韓嬰認為智慧像有源頭的泉水一樣,永不竭盡。行為可以做為他人表率的人,是老師。智慧和行為可以輔助教導別人的,是朋友。依據法則做事,謹守職責,不為非作歹的人,是官吏。在人面前,投合對方的心意,對方一呼喚,連聲應諾,這就是奴隸。所以上等的君主以老師為輔佐,中等的君主以朋友為輔佐,而下等的君主是以官吏為輔佐,至於將使國家危亡的君主則是以奴隸為輔佐。後來「一呼百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權勢顯赫,隨從眾多。「一呼百諾」較早的書證如《全唐詩.卷八○七.拾得詩五二首之五○》:「人生浮世中,個個願富貴。高堂車馬多,一呼百...
千軍萬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馬眾多。比喻戰爭激烈,聲勢浩大。《官場現形記》第一二回:「及至到了跟前,竟像千軍萬馬一般,一沖沖了過來。」《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等到睡在枕上,山上泉水的聲響,猶如千軍萬馬一般,良久良久方才入夢。」也作「千兵萬馬」、「萬馬千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