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39.7188 ms
共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閉造出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華嚴》:《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由一些小部經,逐漸發展成的大部經典。是華嚴宗和法相宗據以立宗的經典之一。
(5) 普賢: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為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象徵佛陀行德的菩薩。其塑像多騎白象,與左脅侍文殊騎獅子相對。
(6) 此旦:此時。
(7) 一佛二菩薩:佛教稱世界有穢土(凡人所居)和淨土(聖人所居佛國)之分,每個世界有一佛二菩薩負責教化。菩薩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不修,性德雖然有,但不能夠顯現出來,所以性德顯現要靠修德。此處的一佛為釋迦牟尼佛,二菩薩為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
(8) 隨緣行行:因應著因緣現象行修行之事。 〔參考資料〕 ■宋.朱熹《...
|
造車合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華嚴》:《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由一些小部經,逐漸發展成的大部經典。是華嚴宗和法相宗據以立宗的經典之一。
(5) 普賢: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為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象徵佛陀行德的菩薩。其塑像多騎白象,與左脅侍文殊騎獅子相對。
(6) 此旦:此時。
(7) 一佛二菩薩:佛教稱世界有穢土(凡人所居)和淨土(聖人所居佛國)之分,每個世界有一佛二菩薩負責教化。菩薩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不修,性德雖然有,但不能夠顯現出來,所以性德顯現要靠修德。此處的一佛為釋迦牟尼佛,二菩薩為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
(8) 隨緣行行:因應著因緣現象行修行之事。 〔參考資料〕 ■宋.朱熹《...
|
唯識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象都是心識所轉化變現。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象是幻有。創立八識說,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迴的主體。此派經由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法相宗」、「瑜伽行派」、「瑜伽宗」。
|
窺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32~682)唐代高僧,京兆長安人。為中國法相宗的創始人之一。十七歲出家,奉敕為玄奘弟子,二十五歲參加玄奘譯場。他主要的貢獻除了協助玄奘翻譯外,對新譯經典作了詳細的注疏,有「百部疏主」之稱。並著有《大乘法苑義林章》。弟子有慧沼等,因常住大慈恩寺,世稱為「慈恩大師」。
|
華嚴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由一些小部經,逐漸發展成的大部經典。漢譯本有三:一、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本。二、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本。三、唐般若譯,四十卷本。是中國華嚴宗和法相宗據以立宗的經典之一。
|
大乘百法明門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古印度世親造,唐玄奘譯。一卷。本論將一切現象總分為五類百種。是中國法相宗的基本入門書。
|
慈恩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相宗的別名。參見「法相宗」條。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