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31.8802 ms
共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經濟大恐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再來是英國和法國。由於無法解決經濟不景氣的情況,歐洲許多政府已飽受人民的抨擊和傷害。促成了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註2.)的興起和德國納粹希特勒(註3.)的威脅,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開戰的種子。西元1932年,美國人選舉民主黨的富蘭克林.羅斯福(註4.)擔任總統。為了擺脫危機,羅斯福總統提出經濟改革計劃,稱之為新政(註5.),他使聯邦政府入主經濟,建設重大工程。新證並沒有完全使美國脫離經濟危機,但是,羅斯福卻在西元1936年及1940年當選總統。 影響西元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也嚴重影響到拉丁美洲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主...
|
獨裁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裁制在一國內,其行政部門之首長獨攬全部權力,而不受其他部門之制衡,如國會、法院等,特出於法律的限制外,亦不受人民之限制,如選舉、罷免等,則可視為獨裁制。而在極端的共產主義(Communism)及法西斯主義(Fascism)下所產生的極權獨裁,如史達林(Joseph Stalin)、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希特勒(Adolf Hitler)、毛澤東等皆屬之。而另外亦有其他獨裁之類型,如以少數集體為統治之寡頭統治或是暴君統治等皆是。(註1)目錄1 威權獨裁(the authoritarian dict...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