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竺道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思想觀點4 評價5 資料來源 生平竺道生(355至434年),東晉佛教學者,本姓魏巨鹿(今河北平鄉)人。寓居彭城,官宦世家,幼年跟從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後來從鳩摩羅什譯經,是鳩摩羅什的著名門徒之一。  他主張佛性人人“本有”,認為法顯所譯六卷《泥經》經義不夠圓滿,提出一闡提迦,即佛教用來稱呼不具信心,斷了成佛善根的人,也可成佛。此說受到“舊學僧黨”的攻擊,被逐出建康。後來大本《涅盤經》在涼州譯出,其說得到證實,於是在廬山宣講此經。他的頓悟成佛之說,在南北朝初期曾風行一時。  竺道生是涅盤思想的追...
水月鏡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鏡花水月」之典源,提供參考。 #《遠什大乘要義問答.卷上.辯法身如幻常光泥三義》1>佛法身者,同於變化,化無四大五根。所以者何?造色之法,不離四大,而今有香之物,必有四法,色、香、味、觸;有味之物,必有三法,色、味、觸;有色之物,必有二法,有色、有觸;有觸之物,必有一法,即觸法也。餘者或有或無:如地,必有色、香、味、觸。水有色、味、觸,若水有香,即是地香。何以知之?真金之器,用承天雨,則無香也。火必有觸,若有香者,即是木香。何以知之?火從白石出者,則無香也。風但有觸,而無色也。若非色之物,則異今事。如鏡中像,水中月,見如有色,而無觸等,則非色也。化亦如是,法身亦然。 〔注解〕 ...
鏡像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鏡中的影像,水裡的明月。見「鏡花水月」條。01.《遠什大乘要義問答.卷上.辯法身如幻常光泥三義》:「如鏡中像、水中月,見如有色,而無觸等,則非色也。」(源) 
法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東晉高僧。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襄丘縣)人。俗姓龔,三歲為沙彌,二十歲受比丘戒。因感於當時律典的缺乏。乃於晉安帝隆安三年前往印度求法。至義熙八年才返國,前後共歷十五年,攜回了《摩訶僧祗眾律》、《十誦律》、《雜阿毗曇心》、《大般泥經》、《彌沙塞律》、《長阿含經》、《雜阿含經》等,都是當時中土所無的大小乘的基本要籍。並和佛馱跋陀羅共譯出《摩訶僧祗律》、《僧祗比丘戒本》、《大般泥經》等,此外法顯還將他西行求法的經歷寫成《歷遊天竺記傳》,保存許多寶貴的西域古代史地資料,極為各國歷史學者和考古學者所重視。
八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家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華鬘瓔珞、不習歌舞伎樂等八條戒律。《佛般泥經.卷下》:「行斯八戒,當正爾心。」
袁世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9~1916)字慰廷,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清末,為李鴻章所賞識,戊戌政變,因告密而得寵,自山東巡撫,進直隸總督,嗣官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辛亥革命事起,以內閣總理大臣,挾北洋兵力,與民軍議和,迫清帝退位,孫中山先生力辭大總統讓之,遂為民國首任大總統。後謀行帝制,孫中山先生號召全國聲討,憂憤而死。著有《邨逸興》、《圭塘唱和集》。
安陽殷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陽殷墟在中國河南省北部的河為一東西向的河流,其流經河南安陽市,約莫在西元一九零八年考古學者在附近一帶發現甲骨文相關遺址,並確認其史書上所記載的殷墟,河安陽殷墟自此作為華夏地區考古的重要聖地。當前安陽殷墟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之一。(註1)河南省安陽市河殷墟是為中國遠長歷史上第一個具有明白文獻可考,且為考古學及甲骨文所驗證的都城遺址。其為傷亡潮後騎的都市文明見...
四雙八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的八種果位。即須陀向、須陀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向是指還在過程的階段,果是已證得的階位,合一向一果是一雙,故稱為「四雙八輩」。《長阿含經》卷二:「向須陀得須陀,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賢聖之眾。」也稱為「八賢聖」、「四向四得」、「四向四果」。
四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果(預流果)、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果四者。《中論》卷四:「如見苦不然,斷集及證滅,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安陽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黎城縣。參見「水」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