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綆短汲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綆,汲水桶上的繩索;汲,自井中打水。「綆短汲深」指用短的汲水繩打取深井中的水。語本《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比喻才能不足,無法勝任。唐.顏元孫〈干祿字書序〉:「綆短汲深,誠未達於涯;岐多路惑,庶有歸於適從。」也作「短綆汲深」、「汲深綆短」。
隱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分明的樣子。宋.蘇軾〈和陶止酒〉詩:「望道雖未濟,隱約見津。」《薛仁貴征遼事略》:「仰射笠子一箭,復起去,用連珠箭,笠子入青霄之內,隱約如寒星之象。」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燈曉,還傷夏衣薄。甯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 九日灃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  淒淒感時節,望望臨灃。翠嶺明華秋,高天澄遙滓。  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林葉索已空,晨禽迎飆起。  時菊乃盈泛,濁醪自為美。良游雖可娛,殷念在之子。  人生不自省,營欲無終已。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西郊養疾聞暢校書有新什見贈久佇不至先寄此詩  養病愜清夏,郊園敷卉木。窗夕含澗涼,雨餘愛筠綠。  披懷始高詠,對琴轉幽獨。仰子游群英,吐詞如蘭馥。  還聞枉嘉藻,佇望延昏旭。唯見草青青,閉戶灃水曲。 灃上寄幼遐  寂寞到城闕,惆悵返柴荊。端...
見笑大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貽笑大方」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1>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2>矣,吾長見笑3>於大方之家4>。」 〔注解〕 (1) 窮:終極、盡頭。 (2) 殆:危險。指下文「見笑於大方之家」。 (3) 見笑:被人譏笑。見,被。 (4) 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見「大方之家」。
坎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底之蛙」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
擊節稱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欣賞音樂時,因讚賞而隨著樂曲的節奏打拍子。後多用於指對詩文創作或藝術表演的讚嘆稱賞。《宣和畫譜.卷九.龍魚.董羽》:「其洶湧瀾翻,望之若臨煙江絕島間,雖咫尺汗漫,莫知其涯也。宋白為時聞人,一見擊節稱賞。」也作「擊節歎賞」、「擊節讚賞」。
相知恨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陸粲〈祭王覆約中丞文〉:「嗟君好修,威儀濟濟。終日凝然,莫窺涯。篇翰精工,醲郁遒媚;麟角鳳毛,世所珍貴。余始從君,投分猶淺;偕薦南宮,相知恨晚。」
望洋興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洋興嘆」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1>,於是焉河伯2>始旋3>其面目,望洋4>向若5>而歎曰:「野語6>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注解〕 (1) 端:邊、岸。 (2)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黃河水神。相傳為華陰潼陽人。其人成為河伯之說有二:一說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一說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 旋...
埳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底之蛙」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
井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底之蛙」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