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80.53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屈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汨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一言喪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子路》:「一言而喪邦,有諸?」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淪亡。《舊唐書.卷七五.孫伏伽傳》:「周、隋之季,忠臣結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
遭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碰上、遇著。[例]南宋末年,許多志士遭逢國族淪亡之鉅變,莫不投筆從戎,力圖興復。
心煩意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2) 放:驅逐、流放。 (3) 竭知:用盡智慧。知,通「智」,音ㄓˋ,智慧。 (4) 蔽鄣:阻礙,阻隔。鄣,同「障」。
精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思熟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深思熟慮」係由「深思」及「熟慮」組合而成。「深思」見於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原任三閭大夫,懷王時遭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以表忠貞之心。後被頃襄王召回,但又遭讒言而流放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漁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遊於江河傍,吟詩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個漁父看到他,問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答:「整個世界是那麼汙濁,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這裡。」漁夫勸他說:「真正的聖人應該是可以順應大環境的,既然世間混濁,眾人皆醉,你不如就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為什麼要『深思高舉』...
陷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陷入、墜落。如:「他一個失足,陷落山谷。」
2.淪陷。如:「首都陷落後,局勢更加危急。」
失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失去應有的操守。《左傳.成公十五年》:「雖不能聖,敢失守乎?」
2.有虧職守。《左傳.宣公十年》:「失守宗廟,敢告。」
3.城市或陣地被敵人攻占。唐.元稹〈唐故河陰留後河南元君墓志銘〉:「斯宇也,尚書府君受賜於隋氏,乃今傳七代矣。敢有失守,以貽太夫人憂,死無以見先人於地下!」《三國演義》第二六回:「前者下邳失守,所請三事,已蒙恩諾。」
心煩慮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2) 放:驅逐、流放。 (3) 竭知:用盡智慧。知,通「智」,音ㄓˋ,智慧。 (4) 蔽鄣:阻礙,阻隔。鄣,同「障」。
深思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思熟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深思熟慮」係由「深思」及「熟慮」組合而成。「深思」見於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原任三閭大夫,懷王時遭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以表忠貞之心。後被頃襄王召回,但又遭讒言而流放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漁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遊於江河傍,吟詩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個漁父看到他,問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答:「整個世界是那麼汙濁,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這裡。」漁夫勸他說:「真正的聖人應該是可以順應大環境的,既然世間混濁,眾人皆醉,你不如就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為什麼要『深思高舉』...
十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九死一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