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46.6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朗朗上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朗,聲音響亮。「朗朗上口」指誦讀熟練,能順口念出來。如:「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淺顯易懂,當時的老人或小孩大多能朗朗上口。」
略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通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淺顯易懂且適合大眾的水準。《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
海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及海洋資源等五大主題軸。D.教材內容之文字、圖片、資料應力求生動活潑及淺顯易懂,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F.教材編選應儘量與生活經驗及時事相結合,力求生動活潑,著重體驗與實踐,並配合學生生活背景,俾能學以致用。G.教材編選應顧及各個年齡的階梯遞進的螺旋關係,並可參酌其他領域及議題加以融合設計。H.可依照需求另編教師手冊,教師手冊應視需要列舉詳盡之活動手冊、參考文獻、視聽教材等資料,以協助教師進行教學。 3.教學方法A.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或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培養主...
僅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稍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價重雞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字淺顯易懂。如:「文句平易」。
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粗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