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0.78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丈懷海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食」。元和九年 (814) 入寂,世壽九十五。敕諡「大智禪師」,塔號「大寶勝輪」。座下以黃檗希運、山靈祐居首。其後,宋、元諸帝又諡號「覺照禪師」、「弘宗妙行禪師」。師所訂清規,世稱『百丈清規』,天下叢林無不奉行,為禪宗史上劃時代之功績。宋儒仿效而創立書院,元明清三朝,更以書院為鄉學,充作養士之所,皆師之賜。  懷海禪學的主要特點,是主張眾生心性本來圓滿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繫縛,就和諸佛無異。有一著名語句︰「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這顯示心性本自寂照與隨事即用顯...
某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稱的代詞。《景德傳燈錄.卷六.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速道將來,山云:某甲不道,請和尚道。」
花添錦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書。涪,音ㄈㄨˊ。〔參考資料〕 ■《祖堂集.卷九.羅山和尚》因鄭十三娘,年十二,隨一師姑參見西院大和尚。纔禮拜起,大問:「這個師姑什摩處住?」對云:「南臺江邊。」山便喝出。又問:「背後老婆子什摩處住?」十三娘放身進前三步,叉手而立。山再問:「這老婆子什摩處住?」十三娘云:「早個對和尚了也。」山云:「去去。」纔下到法堂外,師姑問十三娘:「尋常道我會禪,口如鈴相似。今日為什摩大師問著總無語?」十三娘云:「苦哉!苦哉!具這個眼目也道我行腳,脫取納衣來與十三娘著不得。」十三娘後舉似師,便問:「只如十三娘參見大,與摩秪對,「還得平穩也無?」師云:「不得無過。」娘云:「過在什摩處?」師乃叱之...
靈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禪師的法號。俗姓趙。福州長谿(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南)人。仰宗的創始人之一。十五歲時,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師出家,二十三歲到江西參百丈懷海禪師。開悟後,奉懷海之命,前往人煙稀少的山(今湖南省寧鄉縣西)開法。武宗法難時,暫充農民。大中初,湖南觀察使裴休將他迎出,從此禪風大盛,僧眾多達一千五百人。敕諡「大圓禪師」。
一塵不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塵不染」。見「一塵不染」條。01.《石門文字禪.卷一七.題山立雪軒》:「脫體見前誰對立,一塵不受眼空寒。」 
綿裹秤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隱而不顯。《五燈會元.卷二○.大果禪師法嗣》:「興化道:『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又作麼生?』師曰:『綿裹秤鎚。』」
禪門五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禪宗在慧能之後,形成的五支派。即臨濟、仰、雲門、法眼、曹洞五宗派。
慧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807~883)俗姓葉,詔州(在今廣東省境)人。十七歲出家。從山靈祐禪師參禪十餘年。後住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仰山,世稱為「山慧寂」。師資相承,別成一派,是中國禪宗仰宗的開創者之一。
沒把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根據、無把握。《俗語考原.沒把鼻》:「五燈會元:『大哲偈云:「月生二,東西南北沒把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