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51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以干支紀年,太歲在申,稱為「涒」。《呂氏春秋.季冬紀.序意》:「維秦八年,歲在涒。」漢.高誘.注:「歲在申名涒……涒,誇人短舌不能言為涒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面與海的交界。如高潮線指平均高潮面與海交界的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指高速水流。在水力學中,急流與緩流之劃分,通常以水表面微小擾動之重力波波速為基準。當水流之流速大於上述波速時,此流況稱為急流;反之,流體速度較慢,稱為緩流。因此若以數學式表示時,急流之條件可寫成:
  
  式中,v為水流之流速;g為重力加速度;L為特性長度,在明渠中,特性長度即為水力深度(參見hydraulic depth),即為輸水面積與水面寬度之比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邊的沙泥地。《儒林外史》第七回:「見兩扇門開著,臨了水次,那對過河塌了幾尺,這邊長出些來。」《紅樓夢》第四九回:「原來這蘆雪庵蓋在傍山臨水河之上,一帶幾間茅簷土壁,槿籬竹牖,推窗便可垂釣。」
(Long Beach)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杭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浙江、杭州、餘杭等地的彈唱藝術。由五、七或九人分別扮演生、旦、淨、丑等角色,以胡琴、琵琶、簫、笛、鼓板伴奏。唱詞多屬七字句,曲牌有滿江紅、風入松等。
白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明代故事戲。內容敘述豪俠許起英(青面虎)下山,遭官兵拿獲,其妹許佩珠率眾劫救,官兵不敵。程老學家奴莫遇奇(十一郎)為母祝壽,路經其地,不知究竟,誤助官兵殺退許起英。也稱為「捉拿青面虎」、「十一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江、浙一帶的一種說唱藝術。其中以蘇州黃歷史較久,約形成於清乾隆年間,其他各地黃則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相繼產生。起初多以當地曲調演唱民間故事。辛亥革命前後,不少地區的黃則相繼發展為戲曲形式。如蘇州黃改稱「蘇劇」,上海黃改稱「滬劇」,杭州黃改稱「杭劇」,寧波黃改稱為「甬劇」等。也作「簧」、「攤簧」。
船到頭水路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過處自然成渠,比喻事情條件完備則自然成功,不需要強求:人講个。例:「船到頭水路開」,佢兩儕个婚事自家會處理,你就莫愁恁多。(人說「水到渠成」,他們兩個的婚事自己會處理,你就不要擔心這麼多。)
排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排球顧名思義是在沙上打排球,其比賽方法源於排球,場地和基本規則都和排球一樣。沙排球源自美國,大約一九三○年代,在美國加州的聖摩尼卡海上,經常出現一些人,在沙上進行排球遊戲,兩邊的人數,依當時在場的人數而定,這就是後來風靡世界各地的沙排球的雛形。
  一九八七年,第一屆沙排球在巴西的里約舉行,這次比賽將沙排球推向國際體壇;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沙排球被列為奧運的表演項目,沙排球發展到高峰,今日沙排球已成為夏日海常見的一項運動。
  沙排球,由於在柔軟的沙地上打球,因此球員可「奮不顧身」的飛身或跳躍擊球。因具休閒和娛樂的本質,故在服裝上並沒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