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6.60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斤斤計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過分在意瑣碎的事物。[例]她犯的是無心之過,你何必斤斤計較呢?
將功贖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立功勛,以抵消所犯的罪過。[例]他賣力求表現,希望能將功贖罪,彌補上次的無心之過
人格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你ok,我ok的同理心1. 功課不僅能互相討論。2. 遇有挫折,彼此互相鼓勵。3. 原諒對方的無心之過。4. 對較小的異性不存欺悔之心。5. 異性跌倒,能加以扶持,避免嘲笑。6. 郊遊時,不要故意破壞異性所使用的物品。 四、情操教育的養成1. 充實內在涵養,不靠外表獲得別人友誼。2. 彼此相互協助,共同難關。3. 在大團體中服從異性領導,不故意唱反調。4. 和異性有爭執,語言、行為不粗暴。5. 對異性之間衝突,能挺身而加以化解。6. 異性犯錯,不落井下石,幸災樂禍。7. 感恩之心能常存內心。8. 不因好奇而擅自翻動...
知而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知故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是錯的,卻故意去違犯。例如國家頒布了法令,人人都應該遵守,但是有些人因不知法而犯法,這是無心之過,還可原諒;如果是明明知道法令規定如此,卻故意去觸犯,這就是「明知故犯」了。這種意念在文獻上比較早的出處是宋代陳世崇的《隨隱漫錄》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對子孫的訓示說:「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律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
不看金面看佛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總要給點面子。如:「請您不看金面看佛面,原諒舍妹的無心之過。」也作「不看僧面看佛面」。
影響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直接指出學生過失,要求改以良好的行為代替。(十)複述常規教室常規很多,學生不一定一一記住,所以常有無心之過失。(十一)制止行為學生行為失去控制,必要時,教師可大聲喝令停止該不良行為。(十二)自食其果學生不在規定時間內做作業,放學後留下來作完再放學;或隨意破壞教室佈置,令其自行修改,使之了解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十三) 收回特權學生不守規矩,停止該生參加他喜歡的某些活動的權利;父母親可停發零用錢等。(十四) 個別談話所謂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對違規學生實施個別談話,尋求合理解決方式。(十五)停止學習如停課、停學、休學、...
明知明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知故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是錯的,卻故意去違犯。例如國家頒布了法令,人人都應該遵守,但是有些人因不知法而犯法,這是無心之過,還可原諒;如果是明明知道法令規定如此,卻故意去觸犯,這就是「明知故犯」了。這種意念在文獻上比較早的出處是宋代陳世崇的《隨隱漫錄》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對子孫的訓示說:「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律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
乞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請。如:「此乃無心之過,乞伏見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