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0.95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淨土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唐代僧人善導依《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往生論》等經義創立。主張五濁惡世的眾生要靠自力解脫很難,若乘佛的願力,只要一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死時便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再輪迴。故以念佛為主要修行方法,以往生極樂世界為目的。淨土宗奉東晉慧遠為初祖,中唐以後廣為流行,並傳入日本。也稱為「蓮宗」。
曇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476~542)雁門(治所在今的山西省代縣)人,為南北朝弘揚淨土的高僧。早年出家,研修四論和關於佛性的學說,後因病,故希求長生,而到江南拜訪陶弘景,得仙經,歸途中遇到菩提流支,受觀《無量壽經》,決心專修淨土。並得到廣大信徒的歸依。魏主尊他為「神巒」,敕居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時常到介山之陰集眾念佛。曇鸞的淨土思想,強調依佛本願力。著有《往生論注》、《略論安樂淨土義》、《贊阿彌陀佛偈》等行世。也作「曇巒」。
稱名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用口誦阿彌陀佛的名號攝心,累積功德,以達到往生極樂淨土的目標。《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卷中》:「有說淨土之行雖復眾多,唯有二類。一緣事行,稱名念佛故;二依理行,息攀緣故。」
阿彌陀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後秦鳩摩羅什譯,一卷。內容敘說阿彌陀佛淨土的種種,並強調若人在七日中心志集中的念阿彌陀佛,死時心不顛倒,阿彌陀佛自會來接引往生淨土。此經和《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合稱為「淨土三經」。是中國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一。
五會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唐代法照依《無量壽經》所創。由三、五至六、七人一起共修,在一坐的時段,依念佛聲調的不同分成五會,即第一會平聲緩念,第二會上聲緩念,第三會非緩非急念,第四會漸急念,以上皆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五會四字轉急念,只念阿彌陀佛。五會念畢後即誦寶鳥諸雜讚。此方法一直為後來淨土宗道場通用。《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本》:「五會念佛竟,即誦寶鳥諸雜讚。」
往生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全名《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世親著,北魏菩提流支譯,一卷。內容讚述阿彌陀佛淨土莊嚴,勸人修行往生,為淨土宗依據的基本論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