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9.82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雜記 錢泰吉 清朝校刊史記札記、舒藝室隨筆 張文虎 清朝 求闕齋讀書錄 曾國藩 清朝 史記札記郭嵩 清朝 漢書注補正周壽昌 清朝 湖樓筆談 俞樾 清朝 越縵堂日記 李慈銘 清朝 史記漢書瑣言沈家本 清朝 漢書補注 王先謙 清朝 史記探源 崔適 清朝 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清朝 觀堂集林 王國維 清朝 史記訂補 李笠 中華民國 史林雜識 顧頡剛中華民國 史記新證、漢書新證陳直中華民國 目錄 本紀 卷     目     內容 備注 本紀 三皇 司馬貞補,有些版本收錄此篇卷一本紀第一五帝 卷二 本紀第二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瘦弱、枯槁。《南史.卷一八.臧傳》:「父卒,居喪五年,不出廬戶,形骸枯悴,家人不識。」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太祖將出兵消滅南唐,南唐後主李煜派徐鉉出使宋朝,請求暫緩出兵,宋太祖則答說:「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見宋.李《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二.太祖》。後用來比喻不許他人入侵自己的勢力範圍。
西風東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歷史背景2 「保國」先於「保教」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歷史背景清光緒初年,郭嵩由於最早出使英、法,就已對西方政教之美發出由衷的禮讚。早先的洋務論者,認為西方的機械器具雖然實用,卻都是末流小技,和中國的大道本體完全不能相比。郭嵩卻認為「西洋立國二千年,政教修明,具有本末」。在保守的氣氛中,稱讚「西學」的人慢慢多起來。這些人出身、職業有別,且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國外或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與外國人和西方人有頻繁的接觸,因了解而產生羨慕、模...
全軍覆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軍覆沒」原作「舉軍盡沒」。蠕蠕,即柔然,為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初屬拓拔部,為東胡族的苗裔。北魏時,游牧於今鄂爾渾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權。北魏世祖拓拔在位年間,屢次想北伐滅之。但是當世祖提出此議,朝中大臣幾乎全部反對,認為將會誘引南方劉宋乘隙來伐,恐怕得不償失。但崔浩卻表贊成,他說:「當初劉裕乘後秦內亂率大軍北伐,攻下關洛,並留次子劉義真與大批的精兵鎮守長安,但後來仍被夏主赫連勃勃攻破,軍隊全被消滅,創傷至今尚且未平復,怎麼敢來攻打我們呢?此時正是北伐的良機,可獲一勞永逸的長久之利。」於是世祖大悅,決意北伐。「全軍覆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舉軍盡沒」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喪失或澈底失敗。
分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攤付。如:「這次修理大樓各項公共設施,每一住戶平均分攤兩千元。」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就讀(之江大學後來歷經整併,最後併入現在的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1945年,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母校之江大學,兼任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而後轉...
書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籍。《南史.卷一八.臧傳》:「孤貧勤學,行止書卷不離手。」北周.庾信〈自古聖帝名賢畫讚.高鳳好書不知流麥〉:「麥流雖遠,書卷猶開。」
情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心願、心志。《晉書.卷四十六.劉頌傳》:「然人心繫常,不累十年,好惡未改,情願未移。」《南史.卷十八.臧傳》:「且義宣腹心將佐蔡超、竺超人等咸有富貴情願。」
馮延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有歐陽修之作﹐較為可靠者近百首。在五代詞人中﹐他是詞作流傳下來最多的一個。其詩則僅存斷句。今人夏承有《馮正中年譜》。 評價關於馮正中的詞,後人有許多評論。晚清詞人王鵬運刊刻了馮正中的詞集;《陽春集》,前面有詞人馮煦寫的序文,因為是同姓,馮煦非常推尊馮正中,常稱:「吾家正中翁」,說他上翼二主,下啟晏歐,既增強了南唐詞風的影響,又為大晏(殊)、歐陽開啟創作之途徑,將馮正中樹為中國詞學發展史轉折期的代表性作者。清代劉熙載曾指出:“馮延巳詞﹐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歐陽永叔(歐陽修)得其深。”(《藝概》)馮煦也說:“吾家中正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