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9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嚴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態度嚴正莊重。[例]他神色嚴肅的訓誡犯錯的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犯錯、違失。如:「屢試不爽」。《詩經.衛風.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旦犯錯墮落,便遺憾終身。《隋唐演義》第六五回:「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古人說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我也明知道對不住人,但是叫我也無法補救。」
兔死狐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悲」。敦煌變文中有篇〈鷰子賦〉,說了一個故事:鷰子因為剛築好的巢被黃雀霸占,又被黃雀一家人打傷,心有不甘,一狀告到法官鳳凰面前。經過審理,黃雀被判杖責下獄,鷰子感到很欣慰,直罵黃雀是惡有惡報。一旁的鵙(ㄐㄩㄝˊ)鴿和黃雀是兄弟,看不過去地上前說:「我為我哥的行為感到羞愧,但是我曾聽過『狐死兔悲、物傷其類』這麼一句話,因為同類遭到不幸而感到悲傷。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何況是同類。他犯錯受到懲罰是應該的,你何必在背後辱罵詛咒他呢?」後來「兔死狐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同類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傷。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場上退卻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退卻一百步的士兵,其實都是敗陣逃跑,何分遠近?比喻自認犯錯程度較輕的人,譏笑認為犯同樣錯誤,但程度較嚴重的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例]同樣是遲到,他卻嘲弄比自己還晚到的人,簡直是五十步笑百步!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顗(ㄧˇ)則回答:「君少年未更事(你年紀輕,閱歷不足)。要知道不是所有君王都能如堯舜般聖明,即使犯錯也是在所難免,為人臣者豈能因此就犯上作亂!」後來王敦雖然叛變失敗,但仍握有權勢,耿直的周顗開罪了他,於是被捕。在被押解赴刑場途中,經過帝王祖廟,周顗破口大罵說:「王敦這個奸臣使國家傾危,生民塗炭,希望上天顯靈,讓他早點遭到報應!」話還沒說完,衙役便用戟(ㄐㄧˇ)搗得他滿口是血,但周顗並未顯露畏懼之色,仍從容自若地受刑。「君少年未更事」一語,後來濃縮成「少不更事」,用來形容年紀輕,閱歷淺薄。而「更事」一詞在晉朝之前已見於文獻。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曾對人說:「吾預知當爾,非...
疾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何況您又還給我,有什麼好謝罪的呢?」這件事讓地方父老稱頌不已。劉寬當官後,對待下屬也相當寬容。如有犯錯,也只用草鞭打,目的只是在處罰,而不傷人,有好的績業也歸功於下屬。出巡地方時,常與當地文人討論經義,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並訓勉少年做人處事的道理,使地方人士都受到他的影響而感化。由於他這種寬厚穩重的性格,使他即使面對急迫的事,也都不會因慌張而大聲說話。《後漢書》裡用「未嘗疾言遽色」來表示劉寬,處事一直相當穩重。後來「疾言厲色」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
如膠似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三件快樂的事情呢?」曾子回答:「有父母可以敬畏,有君王可以事奉,有兒子可以傳授,這是第一件。當父母犯錯的時候可以規勸他;當君王不行仁政時可以離開他;當兒子做錯事時可以責備他,這是第二件。可以告訴君王治國的道理;可以幫助朋友解決困難,這是第三件。」子夏又問:「那麼三件麻煩的事又是什麼呢?」曾子回答:「年輕時候所學,年老時卻忘了,這是第一件;事奉君主有功,卻輕易地叛背君主,這是第二件;結交了很久的朋友,卻中途和他絕交,這是第三件。」子夏聽了,很佩服地說道:「說得好啊!謹慎地遵守一句好話,勝過讀一輩子的書;而能事奉一個賢君,比治理萬民的功績更大;這些道理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我以前很愚昧,不了解耕種的...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以從前的過失為教訓,戒慎不再犯錯。《清史稿.卷一三一.兵志二》:「同治中興以後,疆臣列帥,懲前毖後,漸改練勇巡防之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