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像子一般沉毅雄強,極具威嚴的人。「」文獻異文作「師」。《釋氏要覽.卷下.人中師子》引〈治禪經後序〉:「天竺大乘沙門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諸國獨步,內外綜博,無籍不練,世人咸曰人中師子。」
細紋子魚(海兔子、幫幫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iparis tanakai (Gilbert & Burke, 1912)
體延長,頭及體前部稍平扁,後部漸側偏。頭寬大。吻短寬。眼小,上側位。口大,近前位。上頜稍突出;上下頜均具細齒,鋤骨及腭骨無齒。鰓蓋膜與喉峽部相連。體無鱗,皮膚鬆軟。背鰭一個,很長,延伸至尾鰭2/3處相連接;臀鰭稍短些,也與尾鰭相連;胸鰭非常寬大,前端延伸至頭部下方;腹鰭相癒合成吸盤狀。體紅褐色,體側有黑褐色條紋,隨著成長,條紋消失轉為小斑狀。最大體長可達40公分。
日本、韓國、大陸東海及黃海。
近海中型底棲魚類。主要以甲殼類等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殖期為10月中下旬至12月初,粘性卵。生殖期時體表粗糙,密布瘤狀小棘。
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無食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杜父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子魚科(Family Liparidae),Snailfishes
杜父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朝重陽節時,於蒸糕上放置由粉製成的飾物。宋.孟元老《東京孟華錄.卷八.重陽》:「又以粉作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蠻。」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五.九月》:「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蠻,以小綵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為細末,入麝香蜜和之,捏為餅糕小段,色或如五色彈兒,皆入韻果糖霜,名之蠻栗糕。」
2.古代武官用的腰帶,常飾有子、蠻王等圖案。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按蠻拽札起錦征袍,把龍泉扯離出沙魚鞘。」《三國演義》第三回:「繫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
3.節慶時人扮作子、蠻王的模樣盡情跳舞。後泛指各種歌舞。《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蠻社火,鼓樂笙簫,通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石頭雕刻的子,廟宇門口或是古時候官宦人家的門口大多會放置一對石鎮邪。石的造型多種多樣,有的口中所含的火球可以轉動,有的是母石背負小石
陣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陣名。屬臺灣民間遊藝團隊之一種,相傳為古代「魚龍百戲」之遺俗《見臺灣民俗源流、十五上元暝》,每年自開年起各地方之龍炬〔見龍燈舞〕、「子弟陣」、「陣」等皆出動,至元宵節達到高潮。至今該類民俗舞藝仍盛行於臺灣各地方之迎神賽會與國家慶典中。俗稱《弄》、《舞》、《子舞》。目的在祈福,賀年節、賀喜慶之意。與《弄龍舞》《龍炬舞》同意義。它以一大行列舞動於街上,動作激烈兼有武術與特技之演出;如〈空中飛〉、〈步步高陞〉、〈翻〉等動作。表現威武雄壯,頂天立地之精神。使用之頭多為雄形狀《臺灣.前引 ── 舞》。早期皆以竹架糊紙或紙漿、木雕、皮革等縫製頭,現則以塑膠在鐵板模上壓製成形,較考究...
婁子匡、許長樂民國六十五年《臺灣民俗源流》、王宏隆《臺灣》1993、鈴木清一郎、《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民國七十八年增訂。
藝文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成立於民國七十七年(1988)三月。該中心之演藝廳有三百七十五個座位,係隸屬救國團管理,為一出租場地,可供小型戲劇、音樂會、舞蹈等活動使用。地址為臺北 市敦化北路133 號。
越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藝能,在新瀉縣西蒲原郡月潟村所流傳的一人演出的子舞。由角兵衛子保存,會做不定期的演出,也稱為《角兵衛子》、或《蒲原子》。從江戶時代開始,便是各鄉鎮所喜愛的街頭游藝表演,其源起有數說,沒有定論;「角兵衛」之名,應當是與此藝能相關的人物。此舞由東北到北陸、關東,分布地區廣大,因為巡迴全國各地演出,吸取了其他街頭雜技藝術之所長,而成為精巧成熟的表演藝術。最興盛的時期在江戶末年天明時期(1781-1789),以月潟村為中心,便有三十個以上的「親方」(師傅),他們每人各有七、八個稱作「小子」的學徒;明治以後,因「防止虐待兒童法案」之施行,而急速衰退。和其他的大道藝一般,「角兵衛」被視同...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雕的子。常置於宮殿、衙署、陵墓及橋梁等建築物前。《紅樓夢》第六回:「至榮府大門石子前,只見簇簇的轎馬,劉姥姥便不敢過去。」
子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中國民間舞蹈。也稱《舞》、《燈》等。《漢書.禮樂志》中記有「象人」一辭,據三國時魏人孟康注:「若今戲魚蝦子者」,可見漢魏時期已有《子舞》的雛形。唐代以後,《子舞》被引入宮庭,作為「燕樂」中的一部,名《太平樂》又名《五方子舞》。《續文獻通考》記有「明孝宗弘治三年秋,召各番使入內看戲子」。由此可知《子舞》歷史悠久,傳承至今。《舞》象徵吉祥幸福,因此每逢年節喜慶之日都要跳《子舞》。《舞》分太與少,兩人合披假皮,一人扮頭、一人扮尾,俗稱太。一人獨披皮扮的俗稱少。引的人、扮成武士、子郎、大頭和尚等手執繡球、拂塵、蒲扇等不同道具逗,在大鼓、大鑼、嗩吶及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俗活動。相傳是為了驅逐邪惡鬼怪而來。由兩個人分別握住頭和尾,配合鑼鼓節奏而擺動,另有第三人扮大頭和尚在前逗弄,共同合作演出。常在節慶中表演,來增添歡喜熱鬧的氣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