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31.7522 ms
共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獅子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頭尾之毛長而蓬鬆,狀如獅子,故稱為「獅子狗」。
|
獅子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在監獄門口,塑一猛獸頭,名為狴犴,形狀似獅子,所以俗稱獄門為「獅子口」。《水滸傳》第四九回:「當日樂和拿著水火棍,正立在牢門裡獅子口邊,只聽得拽鈴子響。」
|
長花九頭獅子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 cm 。莖直立,略方形,近光滑無毛,節膨大。單葉,對生,紙質;橢圓形、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6 cm,寬1~3 cm ;基部鈍形或圓形,先端銳尖至漸尖;全緣或淺波狀;兩面光滑或僅背面脈上略被毛。花兩性,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具苞片;花萼筒狀,5深裂,被短毛;花冠長筒狀,紫紅色,先端2唇裂,下唇大於上唇;雄蕊2; 花絲被毛;花藥1高1低;子房上位;花柱細長,略短於雄蕊或等長;柱頭2叉。蒴果棍棒狀,長1.5~2 cm。
|
華嚴金獅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朝法藏著,一卷。此書是法藏為武則天講解華嚴奧義,指鎮殿金獅子為喻,進而撰成。簡要的概括華嚴宗的基本論點,是華嚴宗最重要的論著之一。
|
國際獅子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世界最大的服務性組織之一。主要任務為服務在地社區與全球社區之間,透過人道主義,鼓勵和平,促進國際間的理解。西元一九一七年六月七日由美國芝加哥青年保險經紀人梅爾文.瓊斯(Melvin Jones)創立,總部設於美國。命名為獅子(Lions),是依據自由(Liberty)、智慧(Intelligence)、我們(Our)、國家的(Nation's)、安全(Satety)五個字的首字母拼組而成,含有運用智慧、尊重自由,並促進國家安全的意義。簡稱為「獅子會」。
|
雪獅子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酥了半邊。雪做的獅子遇火即融。比喻人癱軟無力,不能自持。《水滸傳》第一○一回:「王慶看到好處,不覺心頭撞鹿,骨軟筋麻,好便似雪獅子向火,霎時間酥了半邊。」
|
獅子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獅子會的簡稱。參見「國際獅子會」條。
|
獅子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日本民俗舞蹈,亦稱為《獅子舞》,是持獅子頭表演的舞蹈。可別為一人演出與兩人演出二種;頂戴附有胴幕的獅子頭由兩人演出者為《獅子舞》,由一人演出者為《獅子踊》,通常以一人演出的《獅子踊》較為常見。與西日本的《大鼓踊》一般,在東日本,當祭禮、乞雨、或盆節供養等活動中經常演出一人的《獅子踊》,十分盛行。《獅子踊》所拿的道具,並不以獅子頭為限,其他像豬、鹿、龍頭等都可以使用。依地方的不同也稱為《鹿踊》、《羯鼓踊》、或《太鼓踊》。演出時隨著笛、太鼓等伴奏下,舞者覆上獅子頭,腹部繫上羯鼓或太鼓,背上背著神籬,以三、四、六、八或十二頭為一組來演出。在關東地區,以三頭獅子為一組演出者較多,三隻獅子是...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寄生獅子鼻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imenchelys parasiticus (Gill, 1879)
體被細鱗。胸鰭發育完善。吻特短,如獅子鼻。眼小,口裂小,無複合齒。具胸鰭,鰓孔小,喉位,背鰭起點在胸鰭末端稍後方。脊椎骨數115~122。體長約為體高之11倍。肛門約在身體腹部中點,身體短,有尾鰭,體灰色或褐色。
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海域。
屬全世界溫帶、亞熱帶至熱帶海域之底棲性魚種,棲息深度多在400公尺以上之優勢魚種。本種有咬食大魚肌肉、死魚、或無脊椎動物之習性。不僅在腐屍中有發現,在活體中也曾發現其存在。適合溫度4~7C,在較寒冷地區之淺海即可發現其分布。
數量頗多,多數與其他深海合鰓鰻(如泥蛇鰻屬與合鰓鰻屬)之棲息分布重疊,但目前並無經濟價值,通常為籠具所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鰻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合鰓鰻科(Family Synaphobranchidae),Cutthroat Eels,Arrowtooth Eels,Pugnose Parasitic Eels
|
巴隆;獅子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峇厘島,巴隆原是一種象徵吉祥如意的神獸,傳說臉部長得既似象、虎、牛,也像獅子、野豬,或像一種稱為「柯克特」(Keket)意即森林之王的動物。巴隆也是舞名,傳說巴隆可以保衛村民的安危,因此在新年節慶時,會演出《巴隆舞》。巴隆的外貌,隨著舞者所帶的面具而不同,劇中所使用的面具,最神聖的是巴隆.柯克特。由兩人操控的巴隆,其實是由一個下齶可以開闔的面具,上面附著由人髮製成的鬍鬚,據說這部位就是巴隆之魔力所在。其身軀顏色鮮麗,鑲滿鏡片、鈴噹、毛髮等裝飾,尾端還有一條弧型的尾巴;兩位舞者的腳便是他的四足。舞蹈的高潮在象徵邪惡與死亡的女巫「冉達」(Rangda)出現,並與巴隆打鬥的場面。舞劇中尚包含...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