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5.97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土的竹器。似畚箕之類。《書經.旅》:「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簣,土籠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詞。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八尺為一仞,一說七尺為一仞。《說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尋,八尺。」《書經.旅》:「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微小。如:「細沙」、「細鹽」。《書經.旅》:「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唐.杜甫〈水檻遣心〉詩二首之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欠缺、缺少。如:「自知理虧」。《書經.旅》:「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韓非子.五蠹》:「雖監門之服養,不虧於此矣。」
未成一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功虧一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幾隻土產的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喪志,勸王繼續修德慎行,重視賢能,不要珍惜異物,以盡安定國家和保護人民的責任。如果不注意小節,最後會連累大德,就像堆積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簣土了,卻不肯覆上去而放棄,功敗垂成,這實在太可惜了。「功虧一簣」出現在這席話中,比喻事情只差最後一步,卻因未能堅持到底而前功盡棄。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功敗垂成。《書經.旅》:「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幼學瓊林.卷一.地輿類》:「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嗚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讚嘆詞。《書經.旅》:「嗚呼!明王慎德,四夷咸賓。」
喪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志氣。《書經.旅》:「玩人喪德,玩物喪志。」《三國演義》第三一回:「成敗有時,不可喪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口作聲對狗發出命令。《左傳.宣公二年》:「公嗾夫焉,明搏而殺之。」唐.李賀〈公無出門〉詩:「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蘭客。」
犬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狗與馬。《書經.旅》:「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于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