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答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法律上指被告或原告在法庭向法官所作的答覆與申辯。如:「關於這個問題,現在請被告律師答辯。」
置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以申辯、辯論。如:「無庸置辯」、「不容置辯」。
飲鴆救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飲鴆止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霍諝》載,東漢霍諝,從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才氣,年紀小小就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十五歲那年,有人誣告他的舅舅宋光,說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詔書,於是被捕入獄,在牢中遭到審問拷打。霍諝寫了一篇奏記為他申辯,其中有一段說到:「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穩順利,現已位居地方首長的高位,品格也沒有什麼缺失。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對於皇上的詔書有所疑慮,也會採用一種穩當的方式來解決,怎麼可能冒著死罪私下更改詔書?這樣的行為好比是一個飢渴的人,吃有毒的附子來止飢,喝毒酒來止渴,食物還沒進到肚子裡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這樣做啊!」大將軍...
辯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辯論、申辯
有口難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嘴卻難於分辯。形容蒙受冤屈而無從申辯。《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王大郎這兩句話,眾耳共聞,卻賴不得,雖然有口難辨。」《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孟夫人有口難辨,倒被他纏住身子,不好動身。」也作「有口莫辯」、「有口難辯」、「有口難分」。
有口難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嘴卻難於分辯。形容蒙受冤屈而無從申辯。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誰想到員外跟前,又說我與了姦夫,著我有口難分。」《紅樓夢》第三四回:「那薛蟠都因素日有這個名聲,其實這一次卻不是他幹的,被人生生的一口咬死是他,有口難分。」也作「有口難辨」。
辯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申辯所受的冤屈。如:「張律師決定在法院為他的當事人進行辯誣。」
聲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開申辯、辯解。如:「他急於聲辯自己的論點,以免遭人誤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