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現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考中,發現者各種可能的問題解決途徑,當學生能從遊戲中產生有效能的驚奇,那麼在創作性活動中要突破問題癥結越有其可能性。遊戲中的快樂氣氛可以引發學生追求勝利、成就的動力,讓學生在遊戲中發揮潛能,運用感官和思考去解決遊戲中的問題。(註1) 2. 實驗法布魯納強調直覺思考和分析思考的學習策略,認為發現是不會無故產生的,而靈感必須經過感覺和知覺統合訊息處理後,才可能發現事實真相或公式定理。所以,儘管他推從直觀思考,但仍肯定直觀思考後需分析思考驗證才能真正完整的發現知(Bruner,1969)(註1)。 3. 看圖說話法布魯納認為...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免使用命令、警告、指揮等指導性語言,學習運用聆聽技巧,讓學生知道老師懂他的意思,藉以深入的找出問題癥結。對於教師問題的處理,Gorden建議善用「我的訊息」(I-messages)策略,對學生不當行為的描述,不帶責備,只陳述該行為造成的具體後果與教師對行為的感受(郭明德,2001)。 (三)優、缺點 此模式的優點是可增進師生良好關係,教導教師如何界定問題,澄清問題歸屬,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缺點是不適用所有的學生,對於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說出感受與問題,成效不佳。此外,此模式需耗費教師大量時間與精力,也容易影響...
班級經營準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要能即時處理以防範未然。很多班級的違規行為導致嚴重的後果,通常導因於教師無法即時掌握問題行為的癥結,並給予適當的處置。(八) 獎懲運用──獎善懲惡、增強效果獎懲運用在班級經營方面的效果,迭經相關的研究證明。教師在班級經營中可以運用各種行為改變技術,作為調整偏差行為的因應措施。在此方面,教師必須明確地界定哪些行為是獎賞的標準,哪些行為是懲罰的依據,如此學生的行為才有依循的標準。教師可以隨時提醒學生的良好行為,並且指出違規的行為作為警惕。獎善懲惡以收增強效果,最佳的策略為「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如此才能收到獎懲的效...
毛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弊病、弊端、漏洞、故障、缺點、缺陷、障礙、癥結、錯誤
所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存在的地方。如:「癥結所在。」《楚辭.屈原.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深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透澈。[例]經過更深入的研究討論後,他們終於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
決癰潰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瘡癰潰破。比喻事情的癥結得到解決。《南齊書.卷二四.柳世隆傳》:「今乃舉兵內侮,姦回外熾,斯寔惡熟罪成之辰,決癰潰疽之日。」
眼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識見,辨別事物是非好壞的能力。[例]他真是好眼力,一眼就看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治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處理表面上的枝節末處,而未能真正解決根本癥結。如:「你擦這藥膏只是治標罷了,還是去看醫生吧!」
揚湯止沸,不如去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必須從根本和癥結所在去解決問題。《三國演義》第三回:「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