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跋扈飛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跟兒子高澄說:「侯景在河南獨權統治十四年,一向蠻橫放縱,不受約束,為了防止他變故,我死後,要祕不發喪,以穩定情勢。厙(ㄕㄜˋ)狄干、斛律金、慕容紹宗等人,可以委以重任。之前沒有重用他們,是想留給你去任用,這樣,他們就會感念你的知遇之恩,而忠心報答。」高歡死後,高澄遵照父親的指示,祕不發喪,又重用厙狄干、斛律金、慕容紹家等人。後來侯景因與高澄不合,於是背叛東魏,投降西魏,後又改降南方的梁朝,被封為河南王,但竟又篡梁自立為帝。侯景果然是個「飛揚跋扈」的人。
冊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制封立皇后、太子之禮稱為「冊立」。《三國演義》第二回:「帝已崩。今蹇碩與十常侍商議,祕不發喪,矯詔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後患,冊立皇子協為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正遇著正德爺爺崩了,遺詔冊立興王。」
所向摧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之,自立為西楚霸王,種種舉措,大失民心,於是田榮、陳餘、彭越相繼起兵反對項羽。劉邦亦趁此時以為義帝發喪之名,揮師討伐,開始了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佔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
攸向靡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之,自立為西楚霸王,種種舉措,大失民心,於是田榮、陳餘、彭越相繼起兵反對項羽。劉邦亦趁此時以為義帝發喪之名,揮師討伐,開始了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佔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
送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父母喪葬之事。《孟子.離婁下》:「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紅樓夢》第三回:「不過說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請醫服藥,如何送死發喪。」
罪逆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1>三月,漢王從臨晉渡,魏王豹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至雒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2>,北面3>事之。今項羽4>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八.宣帝紀》。 (2) 義帝:指楚懷王。項羽假裝尊崇懷王為義帝,實則根本不聽從懷王命令。 (3) 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稱臣子。 ...
賞功罰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賞有功的人,懲罰有罪的人。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陳綱紀賞功罰罪,受黜陟同荷聖恩。」《隋唐演義》第五○回:「與死者發喪,周給其家屬,賞功罰罪,以安眾心,畜養銳氣,再進兵伐許。」
絕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通消息。《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列傳下.趙曄》:「積二十年,絕問不還,家為發喪制服。」
帛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布帛上寫字後,搓成丸狀,用來暗遞消息。《新唐書.卷二二五.逆臣列傳中.李希烈》:「及希烈死,子不發喪,欲悉誅諸將乃自立,未決。有獻含桃者,竇請分遺仙奇妻,聽之,因蠟帛丸雜果中,出所謀。」
服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中應用的器具。《漢書.卷四三.朱建傳》:「及建母死,貧未有以發喪,方假貣服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