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42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公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宋人話本分類之一。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百戲伎藝》:「凡傀儡,敷演煙粉、靈怪、鐵騎、公案、史書歷代君臣將相故事話本,或講史,或作雜劇,或如崖詞。」
傀儡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木偶來表演的戲。廣義的包括所有的木偶戲。古稱為「傀儡子」、「魁礧子」、「窟礧子」。狹義的指杖頭傀儡和懸絲傀儡。相傳周、秦時代就有木偶戲,宋有杖頭傀儡、懸絲傀儡、藥發傀儡、水傀儡等。見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百戲技藝》及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諸色藝人》。元、明、清以來傀儡戲皆有流行。近世多稱為「木偶戲」。又古代演傀儡戲的人在扁擔的一端,挑著圓形的箱籠,另一端附著一個戲臺,挑著到處表演。也稱為「扁擔戲」。
說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流行於民間的說唱藝術。如宋代的講史、元代的平話以及評話、彈詞等。《紅樓夢》第四三回:「園中人都打聽得尤氏辦得十分熱鬧,不但有戲,連耍百戲並說書的男女先兒全有。」《老殘遊記》第二回:「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也稱為「挑閃」。
曼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古代巨獸。形似狸,長百尋。支代亦仿以為百戲節目。也作「曼衍」。
魚龍漫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漢代雜技魚龍變化的表演。後指變幻的戲術。《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及宣帝即位,而廣召雜伎,增修百戲。魚龍漫衍之伎,常陳殿前,累日斷夜,不知休息。」也作「魚龍曼衍」。
散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樂曲:(1)先秦的一種宮廷樂舞。專指六樂及小舞以外,由低級樂官所掌握的民間樂舞。《周禮.春官.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漢.鄭玄.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2)南北朝後各種戲、樂的表演。《周書.卷七.宣帝紀》:「散樂雜戲魚龍爛漫之伎,常在目前。」《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如是雜變,總名百戲。」
上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演員或運動員出場。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神狀者上場。」《豆棚閑話.第八則》:「今日若要我上場,說那整段的書,萬萬不敢。」
雪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絹花裝成的花枝,為宋時元宵節婦女頭飾之一。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立春》:「府前左右,百姓賣小春牛,往往花裝欄坐,上列百戲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獻遺。」
跳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百戲之一。表演者把幾個球拋上空中,然後依次接取。晉.傅玄《馬鈞傳》:「設為女樂舞像,至令木人擊鼓吹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擲劍、緣絚、倒立。」《野叟曝言》第八二回:「飛娘令幻民試演吞刀、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跳丸諸法,觀者無不咋舌驚歎。」
魚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雜技。表演魚化為龍的舞蹈,為漢代百戲之一。《漢書.卷九六.西域傳》贊曰:「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