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8.73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如:「皮膚」、「表皮」、「樹皮」、「獸皮」。
泛指如皮般薄片狀的物體。如:「膠皮」、「鐵皮」、「豆腐皮」。
皮革製成的。如:「皮鞋」、「皮箱」、「皮包」、「皮帶」。
脾氣頑劣不聽話。如:「頑皮」、「這小孩好皮!」、「你別再皮了!」
物體的表面。如:「皮相」、「書皮」、「封皮」。
有彈性的。如:「皮球」、「皮蛋」。
瑞文氏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瑞文氏測驗是以圖形的方式進行測驗,較能維持文化公平性。測驗於1938年發展完成,目的是提供測量斯皮爾曼(spearman)的共同因素(g因素),此測驗所測到的唯一變項是spearman的g因素,所測量到的是抽象推理能力,且與個人的常識和先前經驗完全無關,因此當時多數歐美心理學家都認為它是測量g因素的最佳測驗。(註1.2) 測驗方式測驗是由一連串選擇題組合而成,所有題目都遵循同樣的基本原則。每道題目都透過矩陣的方式表徵一組知覺的類推,矩陣中每行與每列透過某些有效的關係加以連接,每個矩陣右下角的部分都是缺少的,受試者必須...
後設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或修正依據的一種量化分析法。目錄1 起源2 解釋3 注意事項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書目 起源專家皮爾遜(K.Pearson)早於1904年首度使用後設分析的方法,用以解決因為小樣本所閃稱的低統計考驗力問題(statistical power),但後設分析一詞卻是直至1976年由葛拉斯學者提出,在經過統計學者的研究和推動,後設分析已經成為美國學術研究中盛行的一種方法。 解釋由於研究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不同,對於相同主題的研究再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研究結果。即使研究對象、方法等方面相同,但因為研...
事後回溯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蒐集與分析資料事後回溯研究將所得資料預作分析,可能涉及各敘述統計與推論統計最常用的是平均數、標準差、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推論統計最常用的是t分數、變異數分析、卡方考驗等。 發現的詮釋事後回溯研究之最後步驟為對研究發現之詮釋。由於事後回溯研究缺乏隨機化、操縱、控制等特徵,欲建立因-果關係較為困難。當研究者能控制處理(X),然後觀察得依變項(Y),可合理說X影響Y;反之若不能控制X,便可能得到不當結論,因觀察而得之關係可能是一種”假結果(spurious result)”,亦即此關係是由於其他原因促成,而非X影響Y。假關係之根...
心理計量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計量取向(psychometric approach)目錄1 定義2 理論重點3 總結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心理計量取向主張人的行為是由許多特質及因素所組成的,他們採心理計量法來確認智力所包含的特質與因素並測量之,故心理計量取向傾向以傳統式的智力測驗來量化智力。 理論重點1.斯皮爾曼(Spearman)─二因論:斯皮爾曼主張心製的運作由兩大因素左右:普通因素(G因素):為個人的普通能力。特殊因素(S因素):為個人的特殊能力。2.桑代克(T...
重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測法(test-retest method)重測法又稱載再測法,是指對受測者重複實施同一份測驗,將兩次測驗分數求皮爾森積差相關,就可以得到該測驗的重測信度,積差相關之間的係數越大,就表示重測信度越高。重測信度係數可以顯示,測驗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測驗分數的穩定性,所以重測信度又稱為穩定係數。如果前後兩次測驗所得的分數相差很大,則重測信度低,表示測驗結果不穩定,這通常是受到非系統因素的影響,其誤差變異來源為兩次測驗之間的各種因素,例如:測驗情境、受測者身心狀況、主試人員狀況等,其中測驗情境包括天氣、照明、噪音、測驗室內環境等...
臺灣世界展望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的臺灣分會,為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創始於西元1964年。世界展望會於1950年韓戰爆發時,由美籍布道家鮑伯.皮爾斯(Bob Pierce)博士成立,為超越教派之國際性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以幫助生活在戰火或貧窮中的兒童為宗旨。
世界展望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之一,為西元一九五○年由美國傳教士皮爾士所創辦。總會設立於美國加州的蒙洛維亞市,目前共有三十二個國家或地區設有分會,辦理各種社會服務工作。臺灣分會創始於民國五十三年,曾先後設立育幼院及醫院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