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紛爭,最後兩國訂立『令狐之盟』,沒想到秦國不但背棄盟約,並且和楚國結盟,對上天和秦國、楚國的歷代先君盟誓說:『秦國雖然和晉國結交往來,但只追求利益,不顧其他。』事實上,楚人厭惡秦國的反覆無常,於是轉告晉國,要好好懲罰意志不專一的秦國。其他諸侯知道這件事後,也都痛恨秦國到了極點,大家都來親近晉國。晉國要秦國做個了斷,是要戰爭還是要和平共處。」同年五月,晉國和諸侯國聯軍,打敗秦國。後來原文中的「痛心疾首」演變為成語,用來指痛恨到極點。
戮力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國語.齊語》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尊王」的口號,以尊崇周天子為名,號召各國出席會盟。主持會盟的「霸主」儼然以封建制度的擁護者自居,盟誓之中也有「不可改換嫡子」、「不可以妾為妻」等等合於封建觀念的宣言。但是,霸主對於參與會盟的小國,需索貢獻,徵調力役,目的無非加緊控制,以增強本身實力,顯然遠離封建精神。霸主以及一些強大的諸侯日益擴張,小國國力不斷減弱,甚至為大國併減。強凌弱,眾暴寡的現象,多少標示著封建體制的崩壞以是大局所趨,難以挽回了。 攘夷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是齊桓公,他得到管仲的輔佐,建立霸業,其中以「攘夷」最有意義。「夷」代表戎、狄、蠻、夷,泛...
山盟海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著山、海盟誓,以示堅定永久。多用以表示愛情的真誠不變。宋.趙長卿〈賀新郎.負你千行淚〉詞:「終待說、山盟海誓,這恩情、到此非容易。」《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也作「海誓山盟」、「誓海盟山」、「誓山盟海」。
將計就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據《元曲選外編》引)1>〔韓云〕魏公子,我想來,若智氏平了趙子,禍必及咱二家,莫若先下手為強。〔魏云〕咱1>今將計就計,決開堤口,引汾水灌2>安邑,絳水灌平陽,使智氏軍不戰自亂。一壁廂整搠3>人馬掩擊,無不成事。〔韓云〕誠恐謀泄敗事,咱須對天歃血盟誓,方敢行事。〔正末上云〕某來到韓魏二君營門外,聽了這一會,不想他二人也怨智氏。我今見他,不說襄子之臣,只說是智伯使命,看他怎麼說。兀那小校!報與二位公子得知,說智伯使命到來。〔小校云〕報的主帥得知,今有智伯使命到來。〔韓魏云〕請相見。〔見科正末云〕俺智伯主人,差小人來巡探軍情,傳與二位用心防守,勿致疏虞。〔韓云〕俺...
借刀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其忠臣良將,便遣人造謠鄶國若滅,定賜良田,封爵位,更在鄶國城外設壇將其諸將之名以牲畜的血祭之,對天盟誓而埋之。鄶君不假思索,遣人將埋藏的祭物挖掘出來,誤信謠言,遂將其將殺之,終使鄶實力空虛,桓公見機不可失,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滅了鄶國。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無 相反詞 無 5.例句 在現實生活中,常看見有人用借刀殺人來處理事情,這種人不結交也罷!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聒沸騰;論備火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獲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余,稱譎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涼可憫。或腴辭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劉知幾《史通·雜說上》朱熹認為《左傳》、《史記》只是二、三等著作。又說“左氏之病是以成敗論是非而不本於義理之正”《朱子語類》卷38。《左繡》:“左氏敘事、述言、論斷,色色精絕,固不待言,乃其妙尤在無字句處。凡聲情意...
同心戮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國語.齊語》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
歃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盟誓時,用牲血塗在嘴邊,表示守信不悔。《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淮南子.齊俗》:「故胡人彈骨,越人契臂,中國歃血也,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也稱為「啑血」、「唼血」。
香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盟誓。古人結盟,多設香火以告神。《北齊書.卷一.神武帝紀上》:「兆曰:『香火重誓,何所慮也?』紹宗曰:『親兄弟尚爾難信,何論香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