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齊心戮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國語.齊語》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
戮力齊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國語.齊語》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
草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勞的樣子。《詩經.小雅.巷伯》:「驕人好好,勞人草草。」漢.毛亨.傳:「草草,勞心也。」唐.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草草臨盟誓,區區務富強。」
疾首痛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紛爭,最後兩國訂立『令狐之盟』,沒想到秦國不但背棄盟約,並且和楚國結盟,對上天和秦國、楚國的歷代先君盟誓說:『秦國雖然和晉國結交往來,但只追求利益,不顧其他。』事實上,楚人厭惡秦國的反覆無常,於是轉告晉國,要好好懲罰意志不專一的秦國。其他諸侯知道這件事後,也都痛恨秦國到了極點,大家都來親近晉國。晉國要秦國做個了斷,是要戰爭還是要和平共處。」同年五月,晉國和諸侯國聯軍,打敗秦國。後來原文中的「痛心疾首」演變為成語,用來指痛恨到極點。
戮力一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國語.齊語》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
恐後爭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爭先恐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爭先恐後」係由「爭先」及「恐後」二語組合而成。 「爭先」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提到晉國與楚國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晉國人認為:晉國一向是諸侯的盟主,從來沒有其他國家在晉國之前歃血的。楚國人認為:晉國和楚國的地位是對等的,如果讓晉國一直在先,這就是楚國比晉國弱小了。而且晉國、楚國交換著主持諸侯的結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怎能說晉國一直是盟主呢?因雙方爭執不下,於是叔向對趙孟(二人均為晉國臣子)說:「諸侯是歸服於晉國的德行,不是歸服於晉國是否主持盟會。你致力於修明德行,不要去爭搶歃血的先後。諸侯結盟,小國本就應有一個出來負責結盟諸種事物的,此次...
誓海盟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盟誓像山海一般,堅定永久而不改變。用以表示愛情的真誠。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三齣:「誓海盟山,金釵鈿合,相同語恩私。」《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玉簪記.詞姤私情》:「皇天在上,照證兩心知,誓海盟山永不移。」也作「誓山盟海」、「山盟海誓」。
丹書鐵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硃砂書誓辭於鐵色或墨色圭,󳬙玉版上,是古代君臣或大夫之間盟誓所用。《漢書.卷一.高帝紀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也作「丹書鐵券」、「金書鐵券」。
刑馬作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宰馬盟誓。古代結盟,殺馬見血,以表示守信不悔。《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諸子孫。」
有恃不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解釋說:「依仗先王之命。昔日我先祖周公和齊國先祖姜太公輔佐成王時,曾立下『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的盟誓,並且保存在盟府裡。齊桓公在世時也盡力在協調解決諸侯間的問題,遵守盟約精神。您即位時,諸侯們都相信您也會遵守先王的盟約,由於我們相信您會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盟約,所以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以後便撤兵回國。後來「有恃無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有依靠而無所顧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