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5.03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輔佐、幫助。《漢書.卷八.宣帝紀》:「有能箴朕過失,及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諱有司。」《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上匡天子,則為桓文。」
披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pī lì gān dǎn釋義︰猶「披肝瀝膽」。見「披肝瀝膽」條。 01.唐.劉蕡〈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或有以繫安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請披瀝肝膽。」 02.《三國演義.第六○回》:「今遇明公,不敢不披瀝肝膽。」 參考詞語︰披瀝肝膈注音︰ㄆ| ㄌ|ˋ ㄍㄢ ㄍㄜˊ漢語拼音︰pī lì gān gé釋義︰猶「披肝瀝膽」。見「披肝瀝膽」條。 01.宋.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三狀〉:「故臣等披瀝肝膈,屢有奏述,且乞在任,以盡疲駑。」 參考詞語︰剖肝瀝膽注音︰ㄆㄡˇ ㄍㄢ ㄌ|ˋ ㄉㄢˇ漢語拼音︰pǒu gān lì dǎn釋義︰猶「披肝瀝膽」。見「披肝瀝膽」條。 01.宋...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用經籍典故等為說話作文的依據。《通俗常言疏證.文事.引經據典》引《清朝野史大觀》:「陸御史直言極諫,引經據典,洋洋數千言。」《官場現形記》第五五回:「教習聽他引經據典,說得津津有味。」
後來居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淮南子.繆稱》。 (2) 黯:汲黯,字長孺,西漢濮陽人,生卒年不詳。性剛直,守節死義,直言極諫,甚為武帝所敬憚。 (3) 褊心:心胸狹窄,且性情急躁。褊,音ㄅ|ㄢˇ。 (4) 望:怨恨。 (5) 上:皇帝。此指漢武帝。〔參考資料〕 《淮南子.繆稱》老子學商容,見舌而知守柔矣;列子學壺子,觀景柱而知持後矣。故聖人不為物先,而常制之其類,若積薪樵,後者在上。人以義愛,以黨群,以群強,是故德之所施者博,則威之所行者遠,義之所加者淺,則武之制者小矣。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強國之策,終不見用。著有《東方朔》二十篇。 (2) 自訟:替自己申訴、爭辯。 (3)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亦稱為「衛鞅」。 (4) 韓非:?∼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口吃而不善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
蘇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旋即返家守喪,期滿赴京候官。留京期間,曾拜謁歐,欲與韓琦會面,寫了一篇〈上樞密韓太尉書〉;23歲舉直言極諫科時,因其〈御試制科策〉中指斥仁宗歌舞飲酒,優遊無度,不問朝政,不恤民情,以出言不遜被列為下等,授商州(今陝西商縣)軍事推官;神宗即位,反對青苗法,認為地方官吏從中漁利,因而上書建議,得罪王安石,出為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市)推官。元豐元年(1078)蘇軾因為作詩譏諷時政獲罪,幾至於死,轍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被貶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縣)監鹽酒稅。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人士當權,廢新法,召...
自取滅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的作法不當而導致滅亡。唐.劉蕢〈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以其思慮昏而耳目塞,上出惡政,人為寇盜,皆不知其所以然,以其自取滅亡也。」《聊齋志異.卷六.聶政》:「至於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絕裾而去,自取滅亡。」
積薪居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淮南子.繆稱》。 (2) 黯:汲黯,字長孺,西漢濮陽人,生卒年不詳。性剛直,守節死義,直言極諫,甚為武帝所敬憚。 (3) 褊心:心胸狹窄,且性情急躁。褊,音ㄅ|ㄢˇ。 (4) 望:怨恨。 (5) 上:皇帝。此指漢武帝。〔參考資料〕 《淮南子.繆稱》老子學商容,見舌而知守柔矣;列子學壺子,觀景柱而知持後矣。故聖人不為物先,而常制之其類,若積薪樵,後者在上。人以義愛,以黨群,以群強,是故德之所施者博,則威之所行者遠,義之所加者淺,則武之制者小矣。
披瀝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坦誠相待,忠貞不二。唐.劉蕡〈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或有以繫安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請披瀝肝膽。」也作「剖肝瀝膽」、「批肝露膽」、「披露肝膽」、「披肝瀝膽」、「披肝掛膽」、「隳肝瀝膽」、「瀝膽墮肝」、「瀝膽披肝」、「瀝膽抽腸」。
瞠目作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上書直諫哀帝,他勸哀帝: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就要能夠任用賢能。不能讓賢能之士像成帝時的王章一樣,因為直言極諫而被誣陷至死。這樣會讓「智者結舌」,賢能之士都不敢開口說話,為國家做事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瞠目結舌」,形容吃驚、受窘的樣子。如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一○.秀姑》:「良久,覺腰間頓輕,用手捫搎,則腰纏盡失,蓋已為劙囊者竊去,瞠目結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