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舟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同舟而濟注音︰ㄊㄨㄥˊ ㄓㄡ ㄦˊ ㄐ|ˋ漢語拼音︰tóng zhōu ér jì釋義︰猶「同舟共濟」。見「同舟共濟」條。 01.《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源) 02.《後漢書.卷四三.朱樂何列傳.朱暉》:「夫將相大臣,均體元首,共輿而馳,同舟而濟,輿傾舟覆,患實共之。」 參考詞語︰同船濟水注音︰ㄊㄨㄥˊ ㄔㄨㄢˊ ㄐ|ˋ ㄕㄨㄟˇ漢語拼音︰tóng chuán jì shuǐ釋義︰猶「同舟共濟」。見「同舟共濟」條。 01.《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忠不匿情,智無遺計,事統是非,諸君豈得從容而已哉!同船濟水,將誰...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係,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受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並不是什麼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麼危險的事啊。”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晉國憑藉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
如雷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姬輦為主帥,助楚昭公復國。姬輦向申包胥報到時,申包胥即說:「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蒙秦王憐憫,發兵相救,有勞元帥領兵前往,真是楚國人民的萬幸!」這裡就用了「如雷貫耳」來稱讚姬輦名氣很大。因為這句成語是用來讚頌他人的聲名,所以常和「久聞大名」、「久仰大名」連用。
鞭長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援。晉景公召集大臣商議,準備出兵援救,大夫伯宗勸阻說:「宋國發生危難,基於道義,我們是應該答應出兵相救。但古人曾說:『馬鞭雖長,但也無法打到馬腹。』目前楚國正受到上天保佑,是國勢最盛的時候,晉國雖然強大,能違反天意嗎?俗話說:『高高低低,都在心裡。』江河湖泊中有汙泥濁水,山林草叢中藏有毒蟲猛獸,潔白的美玉中隱藏斑痕,忍受一點恥辱,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還是忍一忍吧!目前暫不出兵,等楚國國勢衰退以後再說吧!」晉景公聽了伯宗這一段話後,於是停止發兵。後來「鞭長莫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力量有所不及。
一舉兩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算是舊識。因為我沒有治國的才能,所以你後來就離開秦國,到楚國去了。現在齊、楚即將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也許有利、有弊。你現在不能只為楚王計謀,應該也要有其他的方法來為我策畫一下。」陳軫就舉了管與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兩隻老虎為了爭食一個人而相鬥,管莊子看到了,就要將牠們殺死,這時管與卻阻止說:「兩隻老虎互相爭鬥,結果必定是大的受傷,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傷再殺牠們,就可以只做一個動作,而同時得到兩隻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氣,但實際上卻等於是刺殺了兩隻老虎。」陳軫的用意在告訴秦王,齊、楚兩國如果開戰,秦國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齊國的好處,也讓楚國免於被攻伐的危險。他的計謀不僅讓秦國得到...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緒像浪潮般的突起。指心中對人事的感應與預知。《封神演義》第三四回:「但凡神仙,煩惱、嗔痴、愛欲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亦用來比喻未經深思而突生的想法。《鏡花緣》第六回:「我們一時心血來潮,自然即去相救。」
勢均力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力均勢敵注音︰ㄌ|ˋ ㄐㄩㄣ ㄕˋ ㄉ|ˊ漢語拼音︰lì jūn shì dí釋義︰即「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 01.《太平御覽.卷四三二.人事部.智》引《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02.《周書.卷四五.儒林列傳.樂遜》:「唯德可以庇民,非恃彊也。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 參考詞語︰力敵勢均注音︰ㄌ|ˋ ㄉ|ˊ ㄕˋ ㄐㄩㄣ漢語拼音︰lì dí shì jūn釋義︰即「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 01.《宋書.卷四二.劉穆之列傳》:「力敵勢均,終相吞咀。」 02.《周書.卷六.武帝紀下》:「史臣曰:『自東西否隔,...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脣沒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係密切,休戚相關。《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脣亡齒寒。」《三國演義》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脣亡齒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冒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鹵莽。《晉書.卷七八.孔愉傳》:「冀於不試,冒昧來赴,既到審試,遂不敢會。」《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所以冒昧黑夜來求。如不蒙相救,即從此遠遁,不能再相見矣。」
同病相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同樣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語出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同憂相救」、「物傷其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