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代數上指利用真假關係所處理的方法。
|
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惹、引弄。通「逗」。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休煩惱吾當且是耍,鬥卿來便當真假。」
|
將信將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又、且。「將信將疑」表示又有點相信,又有點疑惑。形容對事情的真假,無法明確判斷。語出唐.李華〈弔古戰場文〉。
△「半信不信」
|
對症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對症下藥」。見「對症下藥」條。
01.元.王惲〈靈照度丹霞圖〉詩其一:「對證處方唯一捨,不應真假比如來。」 參考詞語︰因病發藥注音︰|ㄣ ㄅ|ㄥˋ ㄈㄚ |ㄠˋ漢語拼音︰yīn bìng fā yào釋義︰猶「對症下藥」。見「對症下藥」條。
01.明.李贄《焚書.卷三.雜述.童心說》:「縱出自聖人,要亦有為而發,不過因病發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闊門徒云耳。」 參考詞語︰隨症用藥注音︰ㄙㄨㄟˊ ㄓㄥˋ ㄩㄥˋ |ㄠˋ漢語拼音︰suí zhèng yòng yào釋義︰隨症狀用藥。見「對症下藥」條。
01.明.海瑞〈贈鍾從吾晉灌陽掌教序〉:「事中之變,百千萬端,君子之應如...
|
半信半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點兒相信,也有點兒懷疑,對於是非真假無法判定。如:「由於眾說紛紜,導致大伙兒這件事情仍是半信半疑,無法判定真假。」《孤本元明雜劇.洞天玄記.第二折》:「師傅苦勸弟子回頭,弟子半信半疑。若是形山好景,惟恐不實。」《紅樓夢》第一○一回:「如今老爺放了外任,或者接家眷來,順便還家,奶奶可不是『衣錦還鄉』了。一面說,一面抄了個籤經交與丫頭。鳳姐也半信半疑的。」
|
捏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編造、假造。《儒林外史》第二回:「這就是周先生看見我這一集上只有荀家有幾個錢,捏造出這話來奉承他,圖他個逢時遇節,他家多送兩個盒子。」《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諸城的百姓也實在刁的很,這樣的事都會平空捏造誣告得人麼?我也沒工夫去合他質證真假。」也作「捏弄」。
|
鑑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定事物的是非真偽。如:「這幅書法需要請人鑑定真假!」
|
」這個動詞後面緊接著出現「那」(that),隨著「那」字出現的,則被稱為命題對象。所謂命題就是可賦予真假值的東西。例如「空間是有限的」及「上帝存在」這些命題,可能為真或為假。命題知識是更基本的知識。例如知道如何打高爾夫球,就是知道某些真理。例如將左臂伸直可將球打得較遠,當然還須同時保持低頭姿勢等。同理,知道某城市,其意思可化約成知道這城市的許多真理―像是街道、地標、建築位置等。 參考文獻知識的基本分類(2007)。2009年8月12日,取自:華梵大學哲學系-知識論教學網http://www.hfu.edu.tw/~cch...
|
真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假。《漢書.卷八.宣帝紀》:「御史察計簿,疑非實者,按之,使真偽毋相亂。」《三國演義》第九三回:「令部卒形貌相似者,假扮姜維攻城,因火光之中,不辨真偽。」
|
命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邏輯學上指陳述語句的意義所在。[例]任何命題不能既是真又是假,如「地球是圓的」這一命題不能真假同時成立。
|
![]() |
貓頭鷹博士